
嵇錫貴,籍貫浙江湖州,現居浙江杭州。
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1年,杭州貴山窯陶瓷藝術研究室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
2013年,嵇錫貴大師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越窯青瓷的由來和傳承價值
越窯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制瓷體系,其主要產地是古越之地,唐代稱之為越州,越窯因此而得名。
越窯以生產青瓷而聞名,是中國極具盛名的瓷窯之一,其制瓷技藝、裝飾工藝和造型款式,在中國古代均達到了極高水平。晚唐至五代是越窯青瓷的繁盛期,產品胎質細膩,品種豐富,式樣優美,同時由于釉層均勻,渾厚滋潤,如冰似玉,深得文人推崇。晚唐詩人徐寅《貢余秘色茶盞》中描述:“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越窯青瓷的精美在詩人的抒情中呈現出來。專門燒制的宮廷用瓷“秘色瓷”,成為我國古代陶瓷燒造的經典。
越窯延續燒造了近一千多年,是我國陶瓷燒造延續時間較長,影響范圍極廣,文化內涵豐富的窯系。越窯自北宋開始衰落,制作工藝較難完整地傳承下來。雖然在建國后,浙江一些瓷廠恢復了越窯青瓷的燒造,但期間還是中斷了制作,因此缺少相應的工藝保存條件和人才基礎。近幾年來,浙江有些個體作坊在仿制越窯,但沒有深入地研究傳承工藝技術,僅局限于仿制古董的狀態,使越窯青瓷產品良莠不齊。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不進行研究性的保護和繼承,必定導致這一寶貴文化資源的流失。
嵇錫貴大師作為引進到浙江的陶瓷人才,擔負了浙江青花瓷和浙江越窯青瓷的恢復工作。她與同行的丈夫郭琳山大師一起,先后到上虞、慈溪瓷廠指導越窯青瓷的恢復生產工作,并且多次赴古窯址考察,采集瓷片、瓷土、窯具等材料,進行研究梳理。嵇錫貴大師著重研究刻花紋樣和釉色的關系——不同釉色用不同的裝飾紋樣來表現。越窯瓷土呈灰色,釉色薄而清透,因此色澤古樸典雅,配合釉色的特點,研究與其風格吻合的裝飾工藝。
2002年嵇錫貴、郭琳山大師夫婦創立了“杭州貴山窯陶瓷藝術研究室”,研究室的主要工作是發揮浙江地域特色的材質進行陶瓷創作,研究制作越窯青瓷、南宋官窯青瓷等。夫婦倆人配合默契,又各有側重,嵇錫貴大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釉色與紋樣的研究與創作中。由于工作室具備燒制的工藝條件,他們從泥料的配制到燒制,都由自己探索掌握。為了制定燒制越窯青瓷的溫度,每次燒制時他們都會仔細觀察燒成火焰氣氛,十多個小時守候在窯爐旁記錄燒成溫度曲線。在燒制的實踐中,他們的青瓷作品收獲頗豐,這一時期成為他們陶瓷創作中的重要階段,創作出一批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作品。
2013年嵇錫貴大師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和郭琳山大師在上虞考察越窯青瓷合影

嵇錫貴大師創作中特寫

《荷塘月色》越窯青瓷刻花瓶 2012年

《繡球花》越窯青瓷刻花盤 2004年

《天竹》越窯青瓷刻花瓶 2012年

《花開富貴》越窯青瓷刻花盤 2008年

《楓葉》越窯青瓷刻花瓶 2013年

《百年好合》越窯青瓷刻花瓶 2012年

《禪意連蓮》越窯青瓷刻花盤 2004年
大師歸納:越窯青瓷裝飾技藝
經過多年的越窯青瓷創作實踐,嵇錫貴大師歸納出刻花、劃花,以及青瓷褐彩等技藝。

1.半刀泥刻法
顧名思義是用半邊刀刻制。用平刀在泥坯上斜刻,一邊刀角著力,另一邊刀角稍提起,刻出的線條是一邊深一邊淺,最寬處在0.6厘米左右。操作時起刀要輕,落刀要重,要準確、流暢,胸有成竹,似中國畫中的釘頭鼠尾描。

2.劃花法
用尖細的工具在泥坯上劃出細線條,用線條組成裝飾紋樣,像中國畫中用毛筆中鋒勾出鐵線描似的,要粗細均勻,并根據紋樣要求有疏有密,要準確、流暢。

3.刮地皮法
在坯體上為了使紋樣突出,有立體效果,把主題紋樣先用刀刻出,再把沒有紋樣的地方刮去一層,使坯底子(俗稱地皮)和紋樣有點落差,再修好紋樣。要求地皮刮得平整、光滑,可用平刀刻制。

4.刻珍珠地法
在泥坯上先把主題紋樣刻出,沒有紋樣的地方用扁尖刀啄成粗糙的質地,形成高低不平的肌理效果,使主題紋樣突出,有立體感。之后上釉、燒成瓷的藝術效果是主題紋樣細膩,和凹凸地皮形成對比,點點凹凸的底在光線的折射下像灑落滿地的珍珠,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5.刻花褐彩法 ①褐彩點地
在泥坯上把主題紋樣刻好,沒有紋樣的地方(俗稱地皮),用毛筆蘸上褐色顏料點出,由無數的褐點形成一個褐色的底子,成瓷后主題紋樣是青色的,紋樣清晰突出。點與點之間的空隙處又透出青釉,呈現出一種神秘的顏色效果。

5.刻花褐彩法 ②褐彩描繪
用褐彩顏料在泥坯上彩繪出各種紋樣,有圖案、山水、花鳥等,最后上釉即可。

6.劃排線法
取薄鋼片一截自制刻花工具。用小銼刀銼一些鋸齒形,有三至八齒即可,并裝上手柄。這種工具可在泥坯上劃出排線裝飾,這一手法可用在表現花瓣、葉子上,也可用在表現傳統的水波紋型。

7.挖泥線法
把細鋼條圈成半圓形自制工具,裝上手柄,在創作現代作品中常用到,比如一片荷葉或樹葉,不要刻出葉脈,只需用刮泥刀刮出凹面,凹面與凸面之間形成很自然的肌理紋脈,上青釉后,由于釉的流動,凹面積釉厚而產生很理想的效果。

8.刻出凸線法
在泥坯上刻出又細又挺的凸起線條是很困難的,比如要表現樹葉突出的葉筋等。可用一截薄鋼片自制工具,寬1厘米左右,裝上手柄。在刻刀的一邊銼上一個小口,可根據凸起線條需要決定缺口大小。坯子半干濕效果更佳。
9.刻花填釉法
青釉要有一定厚度才能顯其美,但釉色厚又會使紋樣模糊,未解決這一矛盾,常采用填釉法,這種方法適合刮地皮的作品。把地皮凹的部位填厚,填釉時先填稀的釉漿,等前一次釉干后再填上去,一直填到凹部同凸部一樣平整,最后才一次性吹釉,覆蓋整個作品。

嵇錫貴大師的創作工具
越窯的青釉趨于透明且釉層扁薄,因此適合青瓷刻花紋樣的裝飾,刀法飽滿流暢,瑩潤的釉色包容了紋飾,盡顯優雅的美感。紋飾融合在清澈的釉色中,似水瑩潤,美妙無比。美釉因圖案而生動,紋樣因釉色而豐盈,這種近似天成的美讓人感動。
嵇錫貴大師的青瓷刻花作品,在傳統的特質中滲入她個人的藝術風格,呈現出那種清新和優雅的氣質。《荷塘月色》瓶、《繡球花》盤、《花開富貴》盤等優秀作品中,我們體會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內涵。嵇錫貴大師認為自己永遠在向傳統學習,這給予了她無限創作的動力。這種對于傳統藝術的崇拜之情也體現在她的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