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李建東|淺析北宋紹圣元年紀年款大谷倉罐






[日期:2017-06-06] 來源:李建東  作者:李建東 [字體: ]

作者簡介:

    李建東,字尚祚,號淇水索源、鶴翁,別署清和軒、七陋室。1962出生,祖籍河南安陽滑縣道口鎮。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書畫家,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副院長 、鶴壁市文聯主席、鶴壁市書協主席,鶴壁市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
    李建東自幼酷愛藝術,他以漢碑為楷模,曾多年反復臨摹研習《張遷碑》、《衡方碑》、《禮器碑》等諸多漢代碑帖求其神韻。李建東為人淳樸、酷愛隸書。在學隸的過程中,他直追漢隸的高古氣息、運筆雄強樸茂、點畫方峻渾厚。李建東認為書法是一種道,做人和書法同樣也應有道,唯有平淡,才更真實。因此,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他更喜愛自作詩詞,書寫自己真實的性靈。
   “綠蔭滴翠鳥語新,青壇古銘書藝真。細品摩崖余韻在,轉讀一曲滌塵心。”“水袖當空舞,抖落萬花生。嬉鬧驚瑤池,入禪又有聲。”這些詩句清新古樸,隱現為人之道。
    李建東主席在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開幕式上 李建東在國家、省、市級書法比賽中,作品多有入圍和獲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但李建東對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在這個精彩而無聲的世界里,他還將不斷地追求。

 

宋代是我國陶瓷史上的繁盛期,宋瓷高超的燒造工藝,所呈現出的審美風尚、裝飾風格以及釉色之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所燒制出的器物,件件表現出的儀態和風范,堪稱中國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這一時期的民窯也創燒出獨具特色、絢麗多彩的瓷器來。

 紹圣元年紀年款谷倉罐(圖1)


圖2

筆者所見到的的紹圣元年紀年款谷倉罐,就是北宋時期民窯燒制出的特殊產品。該谷倉罐,器形碩大,無蓋,朱砂胎。口徑31.5厘米,腹徑40.5厘米,底徑13.5厘米,高48厘米(圖1)。是迄今已發現的北宋谷倉器容量最大的,稱其壇或者缸都不為過。此罐口沿為圓唇,內沿外翻,溜肩,長圓腹。腹下斜收如錐,平底。器表施花釉,口沿、器內及底足無釉,肩部施半釉。從器肩部及周身凸起三匝繩紋裝飾,罐豎項凸起四道環珠紋裝飾。器腹可分為上、中、下三腹,下腹施釉不到底,自然流淌,有垂露痕現象,底足起臺2.5厘米。上腹及中腹書有行書彩書款:“千秋萬歲此庫年年常滿子孫大富貴也,紹圣元年月日謹題。”共書有24字年號款銘和吉語(圖2)。其器周身行書字體古拙、質樸率真,書寫瀟灑自如,一氣呵成。該罐上的“月日”無書其字號,彩書字首與字尾之間,繪倉門七層,上書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圖3)倉板號。其倉板號可理解為七層谷倉的活動倉門,隨時可調節倉容。倉門左側繪寶珠傘蓋,下繪四瓣團花一朵;倉門右側繪長方“扁欄式”倉窗,下繪四瓣團花一朵。“謹題”字后也會有四瓣團花,其花可理解為谷倉的濕(溫)度調節氣孔。此紹圣元年大谷倉罐造型獨特,古樸別致,十分罕見。

圖3

紹圣元年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1077-1100)親政后,改元祐九年為紹圣元年(1094)所使用年號,其年號沿用了五年。據《宋史·哲宗記》記載“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當時的哲宗才九歲,因“沖幼踐阼,宣仁同政。”高太后臨政拜司馬光為相,新法廢除,史稱“元祐更化”。八年后哲宗親政,以“紹述”神宗成法為名,追貶舊黨,革固鼎新,史稱“紹圣紹述”。但天不佑哲宗,“致黨籍禍興,君子盡斥,而宋政益敞矣。吁,可惜哉!”(《宋史·哲宗記》),元符三年(1100年)年僅二十五歲的哲宗駕崩。因務反前政加劇了社會矛盾,使“宋中葉之禍”而積弊于后,致“靖康之亂”而北宋亡。

4

紹圣元年大谷倉罐所制器形,非常奇特,其罐上、中腹肥碩,罐口與底足比例失調,下腹突收如錐斗形(圖4),有立足不穩而搖搖欲墜之感。可見其大谷倉罐已深深打上了“紹圣”這一時代印跡。

谷倉器物作為冥器,倉內裝谷糧之物,以備逝者在陰間享用。一般谷倉罐連蓋通高都在40厘米以下,該大谷倉無蓋已接近50厘米,如有蓋應在60厘米以上,其鼓腹容量之大,也并非一般富裕人家享用,應該為達官顯宦之家所制,以其盛裝之大而示人,有炫耀其家族富足之意,好讓逝者在陰間盡享生前之榮光,以庇佑子孫千秋大富貴也。

從宋代燒造技藝來看,民窯能燒制出這樣大的谷倉罐,也并非易事。其大谷倉的發現,為人們研究北宋民窯燒造技術,裝飾紋樣等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從筆者查閱的相關出土的器物來看,北宋紹圣紀年款有:紹圣四年、紹圣五年款,尚未發現帶有“紹圣元年”紀年款的器物。這一北宋紹圣元年紀年款大谷倉罐流傳至今已921年,能保存如此完好,盡現出北宋民窯高超技藝及窯工的智慧,更顯其彌足珍貴。

 

(此文發表于《大觀·收藏》雜志2015年第三期總第35期)

 

作者:李建東

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文聯

地址: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大道213號市政府第三辦公樓二樓西

郵箱:hwssrs@126.com

手機:13033890223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