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更應該珍惜泥料,多提高陶瓷的附加值,不應該用這么珍貴的泥料去生產低仿的產品。泥土一旦燒成就不可再利用,應該珍惜每次創作的材料,不給地球生產垃圾。”
——火的歷練讓泥土驚艷
謝瑩鄭民:您對青瓷最初的印象是怎樣的?
胡孝鵬:初次見到青瓷感覺很含蓄,沒有過多的人為裝飾,色澤溫潤,制作水平高超。
謝瑩鄭民:您是山東人,是怎么認識徐朝興大師并拜他為老師的?
胡孝鵬:我很早就知道徐大師和他的作品,在清華大學學習陶藝的時候老師的作品經常被作為教學案例。后來,我在山東淄博的一位陶藝大師家認識了徐大師,因為對徐大師十分仰幕,加上很喜歡青瓷,所以想拜徐大師為師。經過淄博那位老師的引薦,再加上徐大師也有讓青瓷走出龍泉、走出浙江的想法,我有幸成為徐大師為數不多的外省徒弟之一。
謝瑩鄭民:我了解到您之前所學專業是繪畫,之后在生意場打拼十多年才走向了陶藝界,豐富的人生閱歷對您現在所從事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胡孝鵬:雖然以前做過多年生意,但這種人生閱歷反而能夠讓現在的自己沉寂下來,做青瓷恰恰就是需要有平靜的心態。
謝瑩鄭民;從繪畫到做青瓷,您是不是曾經有什么情結?
胡孝鵬:是的。我從小就喜歡玩泥巴,小時候大人都說我捏什么像什么。有一次我捏了一只老鼠,竟然被媽媽當成真老鼠打碎了。后來選擇做陶藝也是因為喜歡玩泥巴的這種情結,我很喜歡泥土在手里隨心所欲的感覺,喜歡通過旋轉讓泥土在手中成型的過程。
謝瑩鄭民:現在,您對泥土這種材料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
胡孝鵬:泥土隨處可見,并不稀奇。但經過藝術家之手,經過火的歷練,泥土就變得有了生命,有了意義。它的可塑性是別的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謝瑩鄭民:您一年要用掉不少泥料吧?
胡孝鵬:一般會用三四十噸泥料。 我從不舍得丟掉泥料,有些用過的都要回收再利用,有時候使用這種回收泥料還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更應該珍惜泥料,多提高陶瓷的附加值,不應該用這么珍貴的泥料去生產低檔的產品。泥土一旦燒成就不可再利用,應該珍惜每次創作的材料,不給地球生產垃圾。
謝瑩鄭民:您在創作作品之前,一般都會怎樣處理您要使用的泥料?
胡孝鵬:首先,我一般會將泥料放置至少半年再使用,這個過程被稱為“放熟”。
經過半年的陳腐,泥料中會產生大量的微生物,會提高泥料的韌性和延展性,也會提高燒制的成功率。制作青瓷我喜歡自己作前期準備工作,每次都會反復揉捏練泥料,有時還會手腳并用。我認為,泥料處理好了作品才能做得好。
謝瑩鄭民:能否大致上給我們介紹一下您在創作中所使用的泥料?您一般都會怎樣使用它們?在一些陶創作中,有些作者會去研究那些配比不一樣的泥土,從而去尋找他自己的創作語言。您在這方面是如何考慮的?請結合具體的作品說明一下。
胡孝鵬:青島不是產區,沒有泥料,所以我會從全國各地的產區購買泥料使用。正因為如此,我有機會嘗試各種泥料的配比,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泥料。例如,我會嘗試把景德鎮的泥摻到山東的泥里,把龍泉的泥摻到景德鎮的泥里,進行一些配比的實驗。一開始會產生些偶然的效果,逐漸就會摸索出一些獨特的配比。
我現在有各種窯爐,也嘗試將不同的泥料放在不同的窯爐進行燒制。我現在尤其喜歡柴燒,我覺得,龍泉的瓷泥柴燒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我最愛用龍泉的泥料和柴窯燒制青瓷。

謝瑩鄭民:您為什么會比較喜歡柴燒呢?
胡孝鵬:我經常出國交流,看到韓國、日本、臺灣很多陶人都在做柴燒,感覺柴燒的作品質樸不繁華。我也很喜歡木柴在火塘里燃燒時的溫度,喜歡那種幾天幾夜的守候等待開窯一刻的驚喜。后來,我在淄博那位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做了青島第一座柴窯。 我很喜歡傳統文化,徐老師經常告誡我要繼承傳統,我覺得,柴燒正是我們青瓷制作中的傳統燒制方式,需要傳承下去。
謝瑩鄭民:在使用柴窯方面,您是怎樣掌握火候和溫度的?柴窯燒制出來的肯瓷,跟氣窯有些怎樣的不同?
胡孝鵬:影響柴燒溫度的因素有很多種,比如,裝窯的位置疏密、木材的干濕大小、添柴的節奏、天氣因素等,都會有些影響。 我一般會通過溫度表、溫錐來掌掘火候和溫度,除此之外,觀察火和坯體的顏色也是很重要的經驗。我會根據升溫需要把木柴切成不同大小,在特定的溫度下添相應大小的木柴,溫度就很好控制了。
因為柴窯都是燒還原,又是長時間燒制,所以每次出來的效果都會有不同,有時我會故意讓坯體落灰,燒制之后會有不同的表現力。我曾經有過一次燒了十幾個小時,溫度沒有升到預定值,于是就加風機吹,沒想到出窯時落灰特別多,效果不錯。
謝瑩鄭民:故意讓坯體落灰燒成后會出現什么樣的效果?
胡孝鵬:灰在高溫環境下不斷累積形成灰釉,不同的木材會呈現出不同顏色的灰釉,再加上燒制時間長短的不同,灰釉會出現濃淡的差異,這些都會讓器物出現特殊的視覺效果。
除了落灰的方式,我還喜歡在坯體上刷化妝土,這樣柴燒出來的作品顏色會更豐富,變化更多。
謝瑩鄭民:您一般都什么時候做作品?會喜歡在夜比較深、四下安靜的時候來創作嗎?
胡孝鵬:是的,白天很多的事物,要接待,還要教學,到了晚上我就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思考和創作。我的工作室在大山中,特別安靜,我特別喜歡獨享這種“手藝時光”,喜歡親力親為地做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