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老友徐朝興先生從藝六十周年作品展即將舉行,我和所有認識或不認識、了解或不了解徐朝興先生的人一樣,從心靈深處對他充滿敬仰之情。因為他對青瓷制作技藝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執著追求,以及獨具匠心創造出的徐朝興青瓷,生動地詮釋了現代陶瓷藝人的工匠精神。

一
徐朝興先生出生于“青瓷之都”龍泉,那里層層疊疊的古窯瓷片,潔白細膩的瓷土,清澈見底的溪流,漫山遍野的綠樹,啟迪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瓷大師,徐先生就是當代龍泉青瓷杰出的代表,高山仰止,是我一輩子值得尊敬的朋友。我與徐朝興先生在30年前的中國古代陶瓷國際研討會上相識,在之后的歷次研討會導航我們總會碰面。記得每一次相聚時,他總會帶來一些自己新近的設想及新定的目標,圍繞這些設想和目標,我們開展技藝切磋,而當下次在會面時,他就會拿出新創作的精美陶藝作品讓我鑒賞。
徐先生是一位豁達聰穎、謙虛好學的陶藝大師,是一個非常樸實厚道、善于鉆研的人,其時常以陶工自謂,確實名副其實的德藝雙馨大師。他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以其妙法自然的超群技藝,闖入中國陶瓷藝術的最高殿堂,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只是龍泉青瓷藝人中的普通一員,卻以其虔誠奉獻、獨立思考的卓然品格,成為第八屆、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從學徒工開始,以其堅韌不拔的陶藝追求,終成中國陶瓷科技界的奇才、龍泉青瓷的泰斗。
二
在我與徐先生的日常交流中,他每每強調龍泉青瓷是發展現代陶藝的根基,繼承和保護好這一寶貴的歷史遺產是我們這一代陶藝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同時,他也特別強調龍泉青瓷應當緊跟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步伐,在創新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備受世人稱道的是他六十年來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每件青瓷作品的構思、揉泥、拉坯、修坯、刻花、素燒、施釉、燒制等制作環節,他都親力親為、精益求精。徐先生的拉坯修坯技藝堪稱業界典范,尤其是他創新的哥弟泥混合拉坯成型方法、再揉哥窯、弟窯絞之絕藝,獨步陶藝世界。
徐先生在繼承古代青瓷傳統造型古樸、簡約、厚重之美的同時,結合現代審美觀念進行創新,創造出了簡約、變化、精煉的徐朝興青瓷藝術造型。徐先生青瓷裝飾自然豐富,極具鮮明的藝術個性,尤其是他獨創的灰釉跳刀工藝,通過此種工藝,使灰釉的色調產生深淺變化,把大自然所蘊含的美妙與和諧體現在作品中,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語言,從而使灰釉與跳刀在色與質兩方面烘托出作品的創作主題。如他燒制出的白胎部分開大片、黑胎部分開小片的“哥弟瓷”,即有哥瓷的龜裂紋路,又有弟瓷的瑩潤質感,是青瓷藝術史上不得不說的重大變革。
徐先生非常重視將青瓷釉色置于整個工藝技術的至上地位,對青瓷釉色進行了獨到的、個性化的工藝變革,既發掘了我國傳統青瓷釉色之美的本質,又將傳統的梅子青、粉青、青釉、灰釉等進行了更為純化的配制,提煉出既具傳統青瓷釉色之美,又具先代青瓷釉色之美的青瓷釉色,至純至精,類玉似冰。特別是他創作的灰釉藝術作品,以自然質樸、簡潔厚實的風格和典雅的文化內涵詮釋并超越了商周灰釉原始瓷,使灰釉藝術演變成適合現代社會審美情趣的藝術精品。

徐先生的青瓷作品,創造性地實現了裝飾紋樣、技藝效果、工藝手法等與造型的完美結合。如他的《灰釉水波紋碗》《哥弟絞胎灰釉瓶》《哥弟絞胎瓶》《哥窯露胎紋飾瓶》就將變化著的絞胎效果、跳刀技藝、紋樣裝飾有機地結合進去,豐富了主體造型的視覺語言,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耐看效果。可以說,徐先生青瓷藝術的出現,顛覆了近三個世紀以來只能使用油彩的傳統繪制工藝,是我國單色瓷器特別是龍泉青瓷藝術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完善,為古老的青瓷藝術增添了鮮活的世代元素。
三
徐朝興先生的作品不僅有工藝創新、配方改良、構思新穎的變革之美,更有師法自然、歷經歲月滄桑的洗練和沉思,形成造型簡約、釉色純正、制作精細的至性至簡之美,顯現出他精湛的制作技藝和厚重的文化內涵,極大地提升了青瓷藝術的審美品味。
徐先生青瓷造型的至簡之美。既有傳統青瓷造型的古樸、典雅、厚重美感,又有簡約、變化、精煉的現代審美情趣。如他的《青釉牡丹雙耳瓶》《青釉弦紋雙耳瓶》《牡丹雙耳小口瓶》等,充分發揮古典青瓷造型端莊、大方和簡潔的審美意蘊,提取古典青瓷傳統造型中最基本的美學因素和形式構成,并將裝飾紋樣和附件以對稱和陪襯的方式,畫龍點睛般地融會在青瓷造型的主體結構之中,令其青瓷作品造型的大方之美、力度之美、厚重之美和形體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徐先生的青瓷釉色具至純之美。其青瓷作品清澈精純的釉色,既保持了青瓷釉色本質化的青翠色調,延續國民對于美玉的審美意識,又具有水彩般的晶瑩與透明質感。如《菊瓣紋梅子青釉瓶》《牡丹紋直筒梅子青釉罐》《蓮花紋梅子青釉瓶》等,這些青瓷釉面發色非常純正剔透,有一種典雅高貴、溫潤厚重的氣質感,深受青瓷收藏家和鑒賞家好評。
徐先生青瓷制作的至精之美。無論是在尊重青瓷技術傳統、尊重青瓷文化生活、尊重青瓷藝術特點,還是在原料采集、原料加工、釉料配制、拉坯成型、裝飾施釉、前期素燒、后期燒成等操作環節和制作技術中,都體現了其精湛嫻熟而又細膩生動的技藝。于此同時,其精心的刻畫、精致的裝飾、精細的燒制、精美的表現在制作過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展現,體現出青瓷藝術的高貴氣質,展現了徐朝興青瓷的具體細節之美,更具令人回味的審美效果。
如他的《露胎圓蕊紋罐》中露胎工藝的古樸之美,《翻口絞胎紋瓶》中絞胎技術的自然之美,《灰釉斗笠碗》中跳刀技藝的工謹之美,《跡象如意瓶》中開片技術的抽象之美,《仿蓮花尊》中紋樣裝飾的精致之美等,都是在他那獨具匠心的經營與無微不至的揣摩中,展現出來的至精之美。
四
回首徐朝興先生六十年青瓷求索之路,既漫長又崎嶇。他自13歲進瓷廠工作,憑著對陶瓷事業的一份赤誠之心,憑著吃苦耐勞的磨練精神和聰明過人的才智,以及毛聲后、李懷德、李國楨等恩師的言傳身授,特別是在龍泉廠仿古小組、浙江美術學院、龍泉青瓷研究所等不同崗位的學習深造和實踐歷練,煉就了其至精的手工技藝、至神的藝術精品、至簡的美學思想、至善的人格精神,最終也就蛻變出了屬于他自己獨特風格的青瓷作品,開啟了青瓷制作的一代新風,并成為龍泉青瓷傳承開拓創新的一代大師。
徐先生由此也贏得諸多令人矚目的榮譽,奠定了其在青瓷界的地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徐先生還是中國青瓷界在歷屆陶瓷作品評比中獲獎最多的一位陶藝大師,他先后獲得全國陶瓷設計評比金銀獎數十次,作品多次被指定為國家級禮品,并被中南海紫光閣及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中國美術館、北京大學賽特勒博物館、韓國康津郡博物館等收藏和陳列,他的作品也成為備受青瓷藏家追捧的珍品。
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徐先生不光自己創作了許多青瓷藝術精品,并且沒有將這些技藝視為自己的專利、秘而不宣,而是通過他的言傳身教,點撥、指導、培養了一大批業界青年精英。這些青年人中,像周武、陳愛明、盧偉孫、陳新華、葉小春、徐曉峰、季友泉、金逸林等現在也都成為青瓷界的中堅力量。如今他的兒子徐凌和兒媳竺娜亞承繼他的衣缽,成為青瓷行業的后起之秀。他親手創辦的“朝興青瓷苑”也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陶藝大教室,成為全國藝術院校、國內外陶藝家實習和創作的基地,被人們稱之為“青瓷世家”。
宋人王安石的《明妃曲》云“意態由來畫不成”,他在《讀詩》中則說“丹青難寫是精神”。不過,丹青描繪不了的,文字卻能刻畫。如果以“高度”“深度”“水平”“才華”這些尺度來衡量徐朝興先生青瓷藝術,難免失之偏頗,因為它留下的是一個為青瓷藝術這一高尚事業殫精竭慮、忘我拼搏、無私奉獻、勇于創新的陶藝人的意態和精神!可敬,可佩,可慶,可賀!我衷心地為徐朝興先生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