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先公
又名閻先恭,1943年生于山東淄博
現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師,中國刻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壁畫學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研究員,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云南分會副主席,國家級、省級展覽大師評委。
出版(閻先公談創作)等五部專著畫冊,獲一項發明專利,向國家捐贈457年多種形式的藝術品,淄川區政府建有閻先公藝術博物館,長期開放。

閻先公是中國現代陶瓷史上的一個奇跡。
我與閻先公同姓、同庚,同參加一次活動而偶然相識,一見如故。
他祖籍山東,我祖籍河南,毗鄰而居,攀談之中,甚是相投。閻姓為小姓,比不得張王李趙人多,我們姓氏的先人都應從閻錫山的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底下分支而出,同姓自然同祖同宗,又同在一個相同的藝術領域里摸爬滾打,而先公的成就遠大于我,能相識相知真讓人高興!
囿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我知道他很早,尤其在陶瓷藝術之林,他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閻先公有大胸懷、大氣魄、大目標,創作出的作品當然也是大手筆。他的瓶上彩繪與刻瓷,如《十二花神》、《十八羅漢》、《二十四孝》、《諸子百家》、《中華歷史上的圣人》、《水滸108將》等等,佐證前言不虛。

我曾接觸并關注過陶瓷領域的刻繪燒造種種,絕大多數的作品是一人一物一山一水,即有繁雜些的,也只是一情一景,鮮有大場面、大構思、大背景下的創作。閻先公把千百年歷史凝聚于一瞬,把各朝代圣杰熔于一爐,把眾多故事傳說英雄美人匯聚一堂,充分利用了瓷瓶圓柱形的輪回,把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化人物旋轉式的不斷地展現在觀者面前,讓人們可親、可信、可欽、可敬,并從視覺到心靈都得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與領悟。閻先公此類藝術設計的出現,開創了陶瓷領域大制作的先河!

作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等,擁有眾多頭銜的閻先公,曾獲得獎項無數,瓷板壁畫《聊齋頌》獲全國首屆女神獎壁飾藝術大賽一等獎;刻瓷《水滸108將》(合作)獲第二屆全國雕塑藝術大賽二等獎;毛線編織《水滸108將》(合作)設計獲首屆全國壁飾藝術大賽編織類一等獎、世界吉尼斯之最;瓷板畫《手機系列》、彩繪瓶《諸子百家》分獲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閻先公的《狐諧鬼唱入聊齋》(合作)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蒲松齡》等三部電視劇選做片頭動畫;大型瓷板壁畫《奪魁》,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和中國壁畫百年大型畫冊。掛一漏萬,我不必再抄錄下去,僅此便足以說明一位卓越藝術家雄厚的實力與事業的輝煌!


所謂民族的偉大,正由一個個優秀人物組成的!陶瓷作為中國的符號,在中華民族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閻先公就是陶瓷領域優秀人物中的一個!

其實深入探尋一下,閻先公不僅僅在陶瓷的彩繪、刻瓷上功名卓著,其他如陶藝、壁畫、雕塑、國畫等等均有建樹,出于我的本行,免不得在國畫方面多說幾句,無意中看過閻先公為陳文增大師造像,陳文增也是我極好的朋友,非常熟悉。閻先公筆下的造像形神兼備,我很能感同身受!再一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畫的《老農》,無論是造型的準確,線條的組織,色彩的運用,都堪稱一流,閻先公的筆墨象和面一樣細膩講究,沒有夾生的,把這樣水準的彩墨寫生放進任何一個大型展覽上都毫不遜色!
正是閻先公卓絕的國畫功底,他創作那許多奪人眼目的陶瓷作品,豐姿多彩,感人至深,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國畫的造型、筆墨,是陶瓷的根。根深葉茂、茁壯興旺,既合情也合理,誠然信也!


現在對藝術家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說前者是當今政治清明,創作自由,每一位有志的藝術家都可以積極向上充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出自己最飽滿的光和熱!說后者,正因為社會寬松,充分自由,大量的空頭藝術家、偽藝術家橫行泛濫,譬如大張旗鼓的采風,其實是旅游,形形色色的慈善拍賣、展覽,實則斂財、虛吹、蒙騙不知情的人,大街小巷甚至車站屏幕上云里霧里的廣告,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一而足。名不符實,德不配位。其實藝術創作往往是在靜悄悄,孤寂艱苦的環境中完成,熱鬧出不來好作品。社會不養詩人也不養畫家以及各類藝術家!不歷經如唐玄奘九九八十一難的人,便很難一步登天。閻先公正是憑著自己的刻苦頑強,一步一個腳印的功德圓滿,修成了正果。靠張揚,靠宣傳,甚至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屏幕再大,頂戴再高,與藝術家何益!

還來看看閻先公,他很像上世紀七十年代阿爾巴尼亞一部電影《橋》中的工程師,“橋梁造好,便不再回頭看它!”前述大量作品,就是閻先公造好的一座座橋,他沒有沾沾自喜,心足意滿,造好了就成了過去。他又開始構筑新的更大更美的“橋梁”!近兩年他在創作《三英戰呂布》、《天女散花》等作品的同時,又驚世駭俗地推出了《領袖與將帥》,轟動一時。已達古稀之年的閻先公,高屋建瓴、大略雄才,將中國共產黨自建黨到建國的28年當中涌現出的87名領袖和將帥,他們不但擁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領袖群體,有朱德、彭德懷等十位元帥,有粟裕、黃克誠等十位大將和57名上將,閻先公以如椽大筆、扛鼎之力,出神入化的刻繪燒造,并在底部用“一大會址”、“南昌起義”、“遵義會議”等重大歷史事件串聯起來,使作品一經出爐便火爆不息!這件陶瓷巨制必將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不朽之作。
我記得畫家王子武曾寫過一段話:“大凡古今之佼佼者,其平生作為輒有不尋常處,而此蓋源于非凡之思,憤憤之志,壯烈之舉也!”一個艱苦卓絕的藝術家,他創作時的勁頭要像往草上澆開水都澆不死的勁才行!閻先公的壯舉,使他當之無愧地屹立于大匠之門內的巍巍殿堂。
引文至此,似該收筆了,忽然想寫一點題外的話:如今的陶瓷器皿只要沾上淺降就身價倍增,如是官窯名家更是天價。其中的玄機是淺降最大魅力就在于文人的參與,現在很多人干脆稱淺降是文人瓷,其實是一個誤區。真正美妙的淺降作品彰顯的是文化的韻味,決非所有用淺降在瓷上作畫的就是文人瓷,至于文化的韻味往往就是意到筆不到之處,更多的是溫潤。拐回頭來再看閻先公的陶瓷作品,我忽然想到,如果這些精致宏大的作品再增加一點韻味?是否會更加完美,更耐人觀賞?作為陶瓷方面的外行,我可能有點苛刻求全了!
文字早已成型,遲遲未能交出,實乃心懷忐忑,先公兄作為一代陶瓷大師,我知之甚少,寫出的東西唯恐隔靴搔癢,貽笑大方,終究說不到點上。有些言詞又恐傷及無辜,誠惶誠恐,這廂一并有禮了!
閻先公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