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叮叮當當就能敲出外匯來。”昨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在“陶工藝術館”向記者說道。作為淄博刻瓷藝術的創始者,一說起淄博刻瓷,張明文如數家珍。
先飯碗 后藝術
1973年冬天,張明文在工余時間“叮叮當當”敲出一件“藍釉金梅花”瓷瓶,自娛玩賞。恰巧被前來參觀的外交部禮品司司長翟蔭塘慧眼識珠,選為出國禮品,下了300件的訂單。由張明文任組長,廠里成立3人刻瓷組。“叮叮當當”一敲,廠里凈賺10萬元。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刻瓷作品《李清照》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刻瓷作品《福民興邦》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他還常到藝術品市場上轉轉,回購流落在別人那里的自己的刻瓷藝術品。如今,張明文在淄博云龍國際對面開辦了200多平方的“陶工藝術館”,把自己的刻瓷藝術品展示出來,為淄博藝術界增添了新的亮點和風景。
先飯碗 后藝術
1973年冬天,張明文在工余時間“叮叮當當”敲出一件“藍釉金梅花”瓷瓶,自娛玩賞。恰巧被前來參觀的外交部禮品司司長翟蔭塘慧眼識珠,選為出國禮品,下了300件的訂單。由張明文任組長,廠里成立3人刻瓷組。“叮叮當當”一敲,廠里凈賺10萬元。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刻瓷作品《李清照》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此后一發不可收,藝術刻瓷成了淄博瓷廠重要的出口業務。張明文還帶領刻瓷組的骨干人員分批到國外賺外匯。他說,老外給的美元,裝滿了口袋,他都如數上交給廠里。那時一點貪念也沒有,認為錢都是給公家賺的。
有外匯可賺,才有工資可發。刻瓷是瓷廠的飯碗,一件一件的刻瓷作品就是企業的產品。張明文自稱為“陶工”,即使成為雙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在他的著作上,依然謙遜地寫上“老陶工張明文”,而絲毫沒有以大師自居。
1989年10月,張明文受邀于輕工部,撰寫了《全國陶瓷行業刻瓷工技術等級標準》(簡稱國標)。全國陶瓷行業17個工種,唯獨刻瓷藝術是淄博新興的工種。2003年8月,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成立,張明文任會長。從此,淄博刻瓷在全國的影響日益深遠。
寓情于藝 淄博藝術譽四方
張明文退休后,藝術焠火,更上層樓。記者采訪張明文時,他把花費了2個月才完成的12幅生肖設計畫稿,向記者一一展示。每件刻瓷藝術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他刻瓷藝術中的寵物狗,那么可愛——實際都是他養的狗,都有名字,都是動情之作。
有外匯可賺,才有工資可發。刻瓷是瓷廠的飯碗,一件一件的刻瓷作品就是企業的產品。張明文自稱為“陶工”,即使成為雙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在他的著作上,依然謙遜地寫上“老陶工張明文”,而絲毫沒有以大師自居。
1989年10月,張明文受邀于輕工部,撰寫了《全國陶瓷行業刻瓷工技術等級標準》(簡稱國標)。全國陶瓷行業17個工種,唯獨刻瓷藝術是淄博新興的工種。2003年8月,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成立,張明文任會長。從此,淄博刻瓷在全國的影響日益深遠。
寓情于藝 淄博藝術譽四方
張明文退休后,藝術焠火,更上層樓。記者采訪張明文時,他把花費了2個月才完成的12幅生肖設計畫稿,向記者一一展示。每件刻瓷藝術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他刻瓷藝術中的寵物狗,那么可愛——實際都是他養的狗,都有名字,都是動情之作。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刻瓷作品《福民興邦》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他還常到藝術品市場上轉轉,回購流落在別人那里的自己的刻瓷藝術品。如今,張明文在淄博云龍國際對面開辦了200多平方的“陶工藝術館”,把自己的刻瓷藝術品展示出來,為淄博藝術界增添了新的亮點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