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次大師評選中,“淄博陶瓷,當代國窯”的品牌被評委們廣泛認同,淄博的日用瓷無論從材質和造型上皆可謂無與倫比。這次申報的大師中,有3位在國企中從事日用陶瓷設計的獲評國家級大師,這與國有陶瓷企業的背景也分不開,此外也說明日用陶瓷生產企業同樣需要國家級大師的品牌提升知名度。
我市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張明文受邀作為評委,參加了這屆陶藝大師的評審,淄博市的8位陶瓷藝術家榜上有名,他們當中都是多年致力于陶瓷設計與創作的省級陶瓷藝術大師,既無官員,也沒有企業家。對于這次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評選,張明文身處其中,感慨良多,既有回顧,又多反思。
大師申報“大師”
早在今年3月份,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就發文,下達關于開展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工作的通知。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評選始于2003年,原定四年一屆的大師評選一拖就是7年,正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下發的通知中所稱:“近年來,行業中要求繼續開展陶瓷藝術大師評選的呼聲強烈。在征求各省市陶瓷協會意見的基礎上,現決定于2010年進行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評選工作。”
淄博,作為“當代國窯”、全國五大瓷都之一,是個大師倍出的城市,具有省級陶瓷藝術大師、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有60多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6人。大師,是陶瓷行業內特有的榮譽和稱謂。事隔7年以后,淄博的省級陶瓷藝術大師們對于國家級大師的渴望可謂望眼欲穿。
在申報本次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的評選條件中,有一條明確規定:凡是開展了省級陶瓷藝術大師的省(區、市),要具有4年以上省級陶瓷藝術大師(或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身份(含教授)。在山東,省級大師的評選已開展多年,淄博的不少省級大師都是身兼陶瓷藝術大師和工藝美術大師雙重大師稱號。
大師申報之初,淄博即有60多人申報國家級陶藝大師,經嚴格按評選條件初選,全省選出30名省級大師參選,省陶瓷工業協會最終篩選出21名參評,在參評的省級陶藝大師中,淄博占了18位,濟南2位,德州1位。作為全省陶瓷的主產區,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即落座淄博,參評全國陶藝大師,人數最多,淄博當仁不讓。
在申請國家陶藝大師的程序中,對各省(區、市)沒有成立陶瓷協會的,規定申報者須經兩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推薦,早已是國家級大師的張明文自然又費了不少對申報者的舉薦之勞。
評委的壓力
國家級陶藝大師申報之后,評審之前,參評的省級大師們紛紛猜忖,誰將成為這次大師評選的評委。張明文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會成為這屆的評委。事前,淄博有4位大師曾入選國家的專家庫,評委正是從專家庫中隨機抽選的。直到10月底,張明文接到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的電話通知,他被聘請擔任第二屆陶瓷藝術大師的評審委員會委員,第二天接到了書面通知,同時告之他對此事要嚴格保密,并作為一條紀律恪守執行。
就像是一些研究干部和人事變動的會議,要求參會者暫時保密卻隨即消息走漏一樣,張明文赴醴陵評選之前,盡管他自己一直揣著,但耳朵很長的省級大師們早已獲知他是評委的消息,來自全國各個陶瓷產區的參評者就通過電話或短信紛紛向張明文表達自己的意愿。淄博市的大師們更是對他成為評委寄予厚望。十幾位外省的大師用特快專遞把申報材料在張明文出發之前就寄過來,但市內的大師們卻沒有一人給他遞申報材料。張明文覺得,這也說明淄博的大師們尚無這種推銷意識。在當下社會,即使是藝術家們也需要這種強烈的自我推銷和經營意識,人生尚需經營,何況面對市場的藝術。
在淄博18位參評的大師中,有張明文的學生,更多的是陶瓷藝術界的同道,平時關系莫逆。這使他內心里陡然產生出一種壓力和責任。如果不是評委,這種壓力就不會有;如果評上了,尚可說,如果評不上呢?他深諳省級大師們對國家級“大師”的內心期待,老伴也看出了他的壓力,安慰他說,只要盡上了自己的努力就行了,事情哪能十全呢?
第二屆中國陶藝大師評選,淄博從4月份開始運作,申報、初選一直到7月底上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因為初審的條件限制,因為激烈的競爭,每次參與其中的張明文都有一種難以取舍的壓力。肩負著多少人的希望,帶著內心矛盾的糾結,張明文于11月5日飛赴湖南醴陵。
大師是評出來的
本次國家級大師的評選,按100分的分值計算,其中參評者提交的3件代表作品占80分,軟件分值占20分。軟件分包括參評者獲獎、捐贈、慈善、帶徒傳藝、專著、論文等多項指標。全國共有208名省級陶藝大師或教授參評,全國受邀的評委有15人,其中北京5人,景德鎮3人,廣東、湖南、福建、江蘇、河北、浙江各1人,山東評委也僅此張明文一人。
11月5日晚首開評選預備會,第二天早晨,所有評委的手機一律上交,并宣布了嚴格的紀律。評審紀律的第一條就規定凡涉嫌抄襲、剽竊作品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堅決取消參評資格。同時對參評作品提倡原創,自己畫,自己創作,其次才是作品的風格、流派。在作品初評時,某陶瓷產區即有了3件作品涉嫌抄襲他人成果被撤了下來。
在有警察站崗的醴陵東風大酒店內,“大師”全封閉地評了4天,11月9日,塵埃落定。
淄博8位大師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殊榮。全國總共評出93位,江西景德鎮占18位,廣東、湖南各占14位。山東省的8位大師全被淄博獲得。承接本次大師評選的醴陵本屬株洲的一個縣級市,有14人被評為國家級大師。據悉,為了承辦此次活動,醴陵市政府光投入就有700萬元之巨。作為東道主,能一下評上14位大師,也在當下評獎的現實情理之中。因為當今任何評獎,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技術和人為的成份,最難量化的藝術作品卻按明確的得分來量化評定,繼之評委的藝術喜好、情感傾向和藝術評價之外的成分確實存在,最后的結果也只能是管中窺豹,見仁見智了。
評定的結果一出來,令張明文頗感遺憾的是,他預想中淄博能評上11人,結果不如人愿,一些卓有成就的淄博陶藝大師落選。對此,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韓克新也感慨不已,作為山東陶協的負責人,我已盡了最大努力了。張明文袒露心聲,說,我當年3度評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失利,評選的甘苦自知。從內心里希望淄博多評上幾位大師,但心愿歸心愿,評選大師畢竟不是“排排坐,吃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