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序生,男,祖籍江西南昌,1942年生于景德鎮,陶瓷世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景德鎮陶瓷美術家。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副院長,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顧問。自幼承其父,著名陶瓷藝術家涂奐庭傳授,并拜著名陶瓷藝術家鄧寶林先生為師,擅長粉彩陶瓷裝飾,精于人物,工于花鳥、走獸、山水。

涂序生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粉彩松鼠“情趣”瓶
景德鎮藝術瓷廠成立五十周年時,涂序生大師的經典之作《松鼠圖》,被景藝軒作為館藏珍品保留。一個在景德鎮藝術瓷廠從事創作40余年,以擅長粉彩陶瓷裝飾,精于人物,攻于花鳥、走獸、山水的他,一下了成了人們喜愛的松鼠大王。
說起畫松鼠,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涂序生應邀去美國舉辦陶瓷藝術作品展,閑暇之余在街頭漫步,看到小松鼠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在樹上玩耍,成為街頭一景。藝術家的靈感,讓他在欣賞的同時,突然萌發了繪畫松鼠的想法。回國后,他就開始構思,從人物、花鳥、山水、走獸題材技法到松鼠題材技法的嬗變,十多年來一發而不可收,而且精品頗豐,獎項多多。
涂序生自幼承其父著名陶瓷藝術家涂奐庭傳授,深得其父真傳。其父涂奐庭先生,江西南昌人,著名陶藝家。1917年生于南昌,自幼愛好美術,勤奮好學,15歲到南昌市光亞瓷學藝,從事陶瓷美術工作,受前輩任伯年先生,八大山人影響,專攻花鳥兼寫山水走獸,1938年來景德鎮工作。涂奐庭作品筆意和技巧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見之物,造型準確而灑脫,構圖新穎而精巧,講求章法,力求畫外之意。他的陶瓷美術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并獲得多種項獎,特別是深受東南亞等陶瓷收藏家的贊賞和喜愛、珍藏。
其父雖然故去,但涂序生的繪畫技巧和創作題材受到其父影響較深。在他的陶瓷藝術創作生涯中,將中國畫筆墨意蘊與粉彩繪畫技藝融于一體.展先哲名媛之美,寫神仙佛道之貌,涂氏畫藝頗有任伯年之遺風。其線條或剛或柔、方規圓矩,筆力或疾或澀、開合穩宜、工筆兼備、形神俱全,他的繪畫技法爐火純青,成了藝術瓷廠的骨干。由于貢獻突出,在上世紀70年代,市政府特批給他兩個帶子學藝的指標。使涂氏畫藝有了新的傳人。
國際陶藝的對外交流,開闊了他的思路,拓展了他的視野,他不囿于傳統題材和技法,敢于在繼承中創新,他的松鼠畫得活靈活現。尤以粉彩山鼷為尚。對陶瓷研究非常有見地的,在藝術瓷廠與涂序生共事多年的曹新民先生在評判他的《松鼠圖》時說到,其鼠純用淡赭垛垛烘暈,禿筆漬出,形出靈鼠毛色渾然天成的質感,背絨的濃與尾絨的淡,爪毛的粗與嘴須的細,山石的厚重與葉滕的輕盈,山葉紅色的跳躍與敞口細頸器皿的沉穩,賦予物象造型的一種彈性,于色、料筆墨等材質運用上的一種寬度,從而達到其主觀與客觀的契合、心靈對技法的溝通。其物我兩忘的冥合,的確是遷想妙得。《松鼠圖》恰到好處地刻畫了兩只松鼠活動的一瞬間,是他目睹美國松鼠街頭場面的復制和再現。情隨筆出,畫由意生,在著筆敷彩中每每任其激情飛揚,促其靈感而突至,達到“我用我法、自由我在”的創作意境之中。
涂序生成功地從人物、山水、花鳥題材向松鼠題材嬗變,雖然他的人物、山水、花鳥不能稱帝,但他無愧于“松鼠大王”之美稱,走出了傳統題材的圍城。他不僅是題材技法上的嬗變,更重要的是他在陶瓷藝術創作中,在繼承與創新中,實現了思想觀念的嬗變。他這種敢于突破自己、敢于題材創新的理念,將催生陶瓷藝術園里百花齊放。
主要成果
1991年至2004年,先后應邀赴美國、香港、菲律賓、新加坡等地舉辦陶瓷藝術作品展,并現場表演。
2002年《梅妻鶴子》花瓶,榮獲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5年《長壽圖》,獲第二屆中國禮品大賽銀獎,同年赴北京參加炎黃子孫藝術館陶藝展,并現場表演。
2006年《松下問童子》花瓶,榮獲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富貴吉祥》四條屏瓷板,榮獲全國陶瓷藝術設計評比金獎。
2007年《荷韻》,榮獲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選金獎。其代表作《松樂圖》、《紅樓大觀園》薄胎碗,《鷹》、《松間情趣》瓷板等分別由景德鎮陶瓷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其眾多作品分別在《世界陶瓷藝術家作品精粹》、《中國現代陶瓷全集》、《景德鎮百家》、《景德鎮陶瓷》等十多部大型畫冊雜志中發表。
為紀念深圳特區成立二十周年,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王錫良、熊漢中聯袂創的《共創輝煌》套瓷瓶,為2008年奧運會創作的《京華盛會》三件套圮念瓷,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入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