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牌告缺,中國陶瓷業大而不強,這是中國當代陶瓷業的現狀。北京三月“兩會”期間,一位十五年磨一劍,以明清官窯為超越目標,以德國、日本、英國等著名皇家瓷器品牌為標桿,以打造民族高端品牌為己任,致力打造中國名牌陶瓷的我國著名陶瓷藝術家、教育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遊宇教授帶其作品漢光瓷到北京舉辦展覽。為此,《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了李遊宇教授。
《中國產經新聞》:古時的中國瓷器名揚天下,然而當代中國只能稱為瓷器大國,但卻不能說是瓷器強國,您分析其中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們該如何實現大而強?
李遊宇:中國陶瓷近代的落后是暫時的,世界幾大陶瓷巨頭如德國的麥森、羅森泰爾,這些世界名牌實際上至今也未能趕上中國歷史上陶瓷的工藝。中國的優良制瓷傳統還在,論手工技術,中國還是世界第一,落后的只是思想觀念以及在落后觀念下衍生出來的陶瓷產品。
要想實現就需要超越。中國急需解決的是產業的升級和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更需要高端產品的出現,以我們苦心研究15年的漢光瓷為例,我們做了兩部分的努力,首先系統地研究中國陶瓷的傳統,中國官窯文化的內涵與特質,官窯的管理體系,高端文化與高技術的結合,最新科技的運用和不斷的創新意識。其次考察研究世界名牌瓷器的現代設計與制造工藝,全面了解世界陶瓷的發展狀態,在二者基礎上,苦練基本功,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最終實現跨越。
《中國產經新聞》:您作為中國著名的陶瓷藝術家,在國外講學中曾經因提到中國當代陶瓷而語塞,就此引發了您創造中國自己的高端品牌陶瓷的激情,您能介紹一下您制作的高端陶瓷情況嗎?
李遊宇: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以高端的奢侈品來引領行業的標準的,陶瓷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我們研制的漢光瓷就是為了引領瓷器行業的標準,打造民族的高端品牌。
漢光瓷有藝術瓷,近年來著力開發日用瓷。藝術瓷追求美得個性,沒有產業標準,日用瓷是有嚴格的制造標準,有嚴格的理化指標,白度、透明度、秞面硬度三大標準,鉛控質量、熱穩定性等。漢光瓷不但在理化指標上是世界最高值,而且胎秞、釉下顏色根本做到無鉛,是真正的環保綠色產品。漢光瓷以無可替代的高材質,獨一無二的國家發明專利的釉下無鉛新工藝,高溫1400攝氏度帶來的釉面高硬度,柔和典雅的美學風范,追求極致的制造工藝,嚴密控限的質量標準,一路高調走向世界高端平臺。
為迎接世博會的召開,以強烈的中國元素和中國文化,以時尚、精典的設計風格展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漢光瓷將作為世博會文化形象產品,陳列在世博中心和聯合國館。在世博期間,位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800平方米的漢光瓷展示廳作為上海的定點窗口,以中國陶瓷的新形象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