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活動在我國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出現。當時稱經紀人為“駒儈”。沿襲至清代期間,先后稱經紀人為“牙人”、“牙郎”、“牙”、“舶牙”。還曾把牙人分為“官牙”和“私牙”,同時還出現了牙行.即代客商撮合買賣的店鋪。在對外貿易中,經紀人被稱為“外洋行”。清代后期還出現了專門的對外貿易的經紀人“買辦”。到了民國時期,隨著經營股票和債券買賣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債券經紀人。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對經紀人采取限制、取締政策,1992年以來,國家對經紀人采取“支持、管理、引導”的方針,經紀活動得到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和行業。
經紀人是通過中介業務來促成交易。經紀人可劃分為一般經紀人和特殊行業經紀人。特殊行業經紀人是指從事金融、保險、證券、期貨、科技、房地產等行業的專業經紀人,必須通過專業培訓,經考核合格獲得專業經紀人員資格證書后才能上崗。一般經紀人是指從事國家允許公開交易,又不屬于特殊行業的商品交易的中間商。
陶瓷藝術經紀活動在景德鎮也有很長一段歷史,電視劇《大瓷商》,以民國初期景德鎮的督陶官魯公公,奉圣旨在景德鎮監制皇帝所需的祭天大龍缸為引子,對瓷器和瓷器商人們的故事,作了淋漓至盡的藝術刻畫,同時也對景德鎮陶瓷藝術經紀活動作了生動的描述。據筆者了解,解放前湖北人在景德鎮開設的瓷行,是景德鎮陶瓷藝術經紀活動中的一個典型。他們基本上是兄弟倆或同鄉之間合伙,一方在景德鎮負責與生產商聯系,收購、包裝、運輸瓷器:另一方在上海、南通、香港等地負責銷售和提供貨源信息,把景德鎮的瓷器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和海外。解放后,這些景德鎮的瓷行通過公私合營進入瓷廠,外地銷售瓷器的店鋪進入了當地的雜品公司。
改革開放后,經紀活動猶如雨后春筍,尤其是電影、電視明星、歌星的經紀人遍地開花,經紀活動的內涵也不斷豐富,不僅是中間商的角色,而且還承擔起包裝、形象設計、打造品牌和經營活動的責任。景德鎮陶瓷藝術經紀活動也是如火如茶。具體表現為:一是一大批外埠畫家以瓷都為厚土,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催生了陶瓷藝術經紀業的初步形成。如人間瓷畫公司為姜寶林、張瑞齡、張國君、金兆韜經紀人,錦宮火圣公司為樊欣野經紀人,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孫星池經紀人,精益齋為車一鳴經紀人,吟古齋為石賓經紀人,清蓮閣為劉光、魏慶立經紀人,三溪堂為卞哲甫、常墨涵經紀人。二是景德鎮為陶瓷藝術經紀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景德鎮是享譽中外的瓷都,有著千年的陶瓷歷史文化:是陶瓷美術人士向往的陶瓷圣地。像湖北的油畫大家冷軍、湖北美協副主席徐勇民、武漢美協副主席張少華、樊楓,山東一級畫師岳玉華、山東嶗山畫院紀長嶺、山東藝術學院劉光、濟南青年美協魏慶立、安徽馬鞍山畫院畫竹妙手石賓、魯藝雕塑教授陳仲琛、遼寧金兆韜、陶然夫婦,西北的何笠農、車一鳴,南昌的方國興、胡偉平,黃山的胡笛,上饒的懸空畫法王高明,廣西國畫彩墨畫大師姚硯生等等,他們來到景德鎮,實現紙上作畫到瓷上繪畫的探索和創新,把嫻熟的國畫、油畫、懸空畫技巧運用到瓷畫上,豐富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特色。他們更需要一批熱愛陶瓷藝術,有共同語言的經紀人牽線搭橋,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務。
陶瓷藝術鑄就了景德鎮的輝煌,使景德鎮成為揚名中外的瓷都;陶瓷藝術經紀活動造就了更多的經紀人,為景德鎮陶瓷發展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陶瓷藝術經紀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