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80歲老藝術家熊鋼如致白明先生的一封信






[日期:2019-10-16]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字體: ]

 

      我是熊鋼如,自從1960年來景德鎮,快一個甲子了,三十年打雜,三十年畫瓷,已到了年近80,提筆忘字的年齡。但因對陶瓷藝術還有一絲牽掛,于是鼓起勇氣給你寫這封信。

      國展開展后在景德鎮引起了爭議,尤其是鐘蓮生教授的公開信發表后,一天點擊量高達萬次。除了一些用詞之外,其基本觀點我是同意的。陶瓷藝術界難得有這樣氣氛本該是件好事,不同觀點越爭越明,若加以引導肯定能有個正面的結論。

      你上任不久就策劃了此次國展,是花了心思的,成績也是應當肯定的。按照你的指點我花一天時間看了六個展覽。首先感覺景德鎮如今不錯,一次能承辦這么多大型展覽,文化氛圍濃厚,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看完展覽后,我在群里發了九張自己認為可以的作品照片,并加了“為陶藝界人才輩出而欣慰,為發展前景而憂慮。”的評語。

      其實從長遠觀點來看,中國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豈是一兩次展評所能撼動的?無非是走點彎路,影響一兩代年輕人而已。道理很簡單,有生命力的東西一定是社會接受、人們承認,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從這次國展的新發明創造——平行展上來看,縱使平行展中有許多優秀作品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但不少多次在展覽上亮相的不倒翁作品、似曾相識的同質化作品,反倒是讓人覺得平行展是花瓶展、安慰展、封口展、擋箭展。這與國展所提倡的創新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其實在景德鎮,一周一展是很容易的事,有時還能享受免費待遇。原因是景德鎮有上萬優秀的景漂畫家、洋景漂等。因此,大家關注的焦點理所應當的落在了具有極高公信力的國展上面。可惜,國展的現實與你答記者問的幾段精彩講話恰好反應出你仍停留在教授的位子上,還沒有把屁股移到藝委會主任的位子上。

      藝委會是中國陶瓷藝委會,而不是“現代陶藝”藝委會。針對你在答記者問中的幾段話,我是有不同看法的。你說,“……大家可以看到陶瓷繪畫在此次美展中也有八九件的樣子,它是陶瓷藝術的一個類別,不是主流,只是個類別。”加上這次國展幾乎清一色的“現代陶藝”,難怪有人看了后說,國展2拉起了一個小山頭(我認為小山頭的說法不妥)。陶瓷繪畫是在中國本土存在了幾百年、引導了世界陶瓷的發展方向及西方上層社會生活、吸引了上萬名景漂藝術家的類別。況且,全國各產瓷區都有大量瓷畫藝術工作者,這樣大的類別成了非主流。而在改革開放后引進的“現代陶藝”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國家氣象,沒有長成中國風骨,還在吃著洋奶的“嬰兒”倒成了主流。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我反對在陶瓷藝術類別分三六九等,反對分主流次流的說法,這樣的話,豈不等于在中國美協國、油、版、雕、漆、陶中把陶排到了次流中?因此,我認為在陶瓷藝術各類別中獨尊“現代陶藝”不應成為藝委會的工作宗旨。

      你在答記者問中還非常得意地提到,“大約有一百五六十位藝術家都在30歲左右(約占60%),這是這次展覽最激動人心的現象,因為我覺得只有年輕的藝術家才可以代表著這個藝術發展的真正未來……”。要知道,如今70歲以上的人中,接觸“現代陶藝”的極少,除非是海歸。“現代陶藝”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的第一批陶藝家,現今恐怕也已有 5、60 歲。年輕人比例偏高這很自然,但高達60%是否有點不正常?往屆好像有個正常的比例幅度。誠然,每個領域都有神童,都有天才,但人才的成長都有一個正常的梯隊結構,正如你所說,“美是一種修養,修養是要時間積累的,是要閱歷的。”但請千萬不要拔苗助長。

      你在介紹作品《新化石》時說,“它很概念,很現代,很前衛,甚至許許多多的人認為那件作品他們看不懂。”這種表達極易讓人產生誤解。許許多多的人都看不懂,那我們的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怎樣落到實處呢?白明先生,你現在是中國陶藝界的最高領導,講話的影響力是強大的!

      總之,中國美協陶瓷藝委會的責任是重大的,要做的事很多,各個類別不要偏廢。我以為,中國的“現代陶藝”要姓“中”,要有中國風骨、中國精神、中國面貌、中國語言,中國的“現代陶藝”需要呵護,“現代陶藝”的中國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更值得重視的是杭間先生曾在《2001年第一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展覽與評比》中總結過,“這次參4展作品日用瓷比例極少,是一大遺憾,日用瓷問題如何解決?是中國陶瓷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可惜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在設計方面我們同世界許多國家有很大的差距,要趕上他們是一場硬仗,也是提升人民大眾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場硬仗。當然,瓷畫如何當代化,合乎當代的審美價值取向,構建瓷畫的特殊語言,適應引領時代的審美觀,這些都是藝委會工作的著力點。任何學科,任何理論,任何藝術形式都需要貼近生活,落到實處,不能浮在空中。

熊鋼如《群雄醉秋》

      為民族復興踏踏實實的工作!相信藝委會一定不負重望!

      錯誤之處可以批評!

      祝:工作順利!

 

 

熊鋼如

2019年10月14日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