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陶瓷裝飾風格和個性的形成,總是和時代的風尚、現代的工藝材料、現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審美的愛好傾向分不開的。我們要把握時代的要求,了解現代陶瓷裝飾市場、技術信息,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營養,在不斷消化的過程中,努力創造嶄新的陶瓷裝飾風格。
青花瓷畫,是陶瓷藝術作品中的重要題材。陶瓷藝術工作者深入鉆研青花瓷畫的表現技藝,精心繪制的作品,給人以“回歸自然”的感受。回顧陶瓷歷史的發展,從元代的青花瓷來說,它具有一種典型的時代特征,它們的創作思路,粗獷豪放、純樸單純、清心典雅。宋代以來一直仿效,卻始終未能超越,直到清代也在仿制元代的青花風格,而這些仿制品卻未能被世人所承認,只因為失去了它們自己的特點,但清代的粉彩瓷卻是一枝獨秀,被世人所寵信,倍加珍藏。因為粉彩傳統工藝性特別強,雍榮華貴、富麗堂皇、色彩艷麗、豐富,它同時也具有清代時期的特點,它的繪畫技法工整、細膩,工藝性極強,而且始終是朝中達官貴人所擁有,所以元青花、清粉彩一直是價值連城,它們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陶瓷文化源遠流長,它一直以來備受青睞,就是因為它具有一種獨到的繪畫工藝性,所以在創作過程中我始終把繪畫與工藝相互結合,并相得益彰。當我還沒來得及回望路是怎么走過來的時候,一年又過去了,作為一個陶瓷藝術家,就必須能夠潛心下來作學問,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進取。同時,有著穩定的審美取向,在中國陶瓷繪畫探索上資深而勤奮,并且開拓自己的藝術獨創性,有堅實的技術能力,注重思想和技藝與時代銜接。在當今時代,就讓我們景德鎮許多陶藝家感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創作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危機,藝術家們也必須作出選擇和回答。
歷代陶瓷書法藝術的裝飾形式和手法變化巧妙,字體有真、草、隸、篆少則一字,多則長篇巨作,有的大筆揮灑,有的細筆勾劃,多取材于繆篆文字章法、古印璽、古錢幣、石刻等。近年各地的陶藝家運用這一古老的裝飾手法繼承傳統,探索創新,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質和工藝、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如:廣東佛山的現代陶藝、山東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鎮的陶瓷書法刻劃和堆字等。這些作品充分地利用書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質美在文化內涵和形式上的聯系,和諧而自然地結合起來或古樸或雄渾或凝重或飛動,傳達出當今時代陶瓷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所發揮的精神取向和藝術價值,為陶瓷藝術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境界。
“傳與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書法藝術經過陶瓷美術工作者把它和陶瓷芝術有機地結合,創作出了數不勝數的傳世佳作,為祖國的文化事業添彩,為人們的精神生活增色。愿今后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陶瓷書法作品,成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
作為陶瓷的裝飾,有別于一般的平面作畫,但兩者之間又有必然的聯系,在人類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相得益彰,因為陶器形體的裝飾推進了人類審美意識的產生,裝飾適用于客觀的環境與人類的欣賞,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演化與程式統一裝飾性。裝飾性是人類進步的一種視覺形象,裝飾性是陶藝形體更美化的一個基本屬性,要形成的藝術空間里,將傳統的表現手法實現有效的過渡,使之成為陶瓷裝飾所適應的藝術形式。
總之,陶瓷裝飾在物質上在精神上都是為社會服務的。所以,每一件陶瓷器物的裝飾除應具備上述的生產性和商品性外,還應有其思想性和藝術性。所謂思想性就是裝飾通過器物的使用.傳達給人的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思想共鳴。藝術性就是通過一定的藝術表現形式來給人一定的美的感受,陶冶人們的藝術情操。如喜聞樂見的民間青花鯉魚盤,其栩栩如生的鯉魚紋樣,不僅灌注了藝人的情感美,而且反映了人們共同的審美心理。鯉魚象征著連年有余、豐衣足食,這正是人們對生活的渴望。又如渣胎碗上的如意茶花裝飾,寥寥幾筆不僅勾畫出了濃郁的鄉土氣息,還道出了作者與人們對茶飯如意的喜愛之情,這就是裝飾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