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青花瓷,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始創于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它用氧化鈷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后高溫1 3 5 0℃左右一次燒成。它藍白相映,怡然成趣,晶瑩明快,美觀雋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從釉里透分明,使人賞心悅。因釉下鈷料在高 溫燒成后呈現為藍色,因此稱之為 “青花瓷”。也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一、青花瓷的裝飾特點與裝飾效果
青花瓷的裝飾特點主要表現在,使用青花色料在泥胎上進行多種藝術創作,可以用圖案手法、潑墨手法、寫意手法等藝術表現形式,具象或抽象,有意或隨意,細雕或寫意去表現“白地藍花”這種特殊的質美。
青花瓷的色彩特征是白地藍花(青花的英文是Blue and White)。鮮明亮麗的寶藍色是一種非常耐人尋味的色彩,它雅致沉靜的色調給人一種深邃空靈的自然感覺,仿若身處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對深邃的藍天感嘆生命的無限美好。藍色與白地均衡地彼此穿插,白中有藍、藍中有白,藍色與白地交相輝映,達到和諧統一的裝飾效果。這種寧靜致遠、永恒含蓄表達情感的藍白搭配色,符合我們東方民族的審美愛好。
青花色料的燒制效果也不容小覷。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很出名,青花原料引進了南洋生產的“蘇泥勃青”,色調深沉雅靜,深厚處與釉汁滲合形成斑點,產生深淺濃淡的自然美。歷代評論家對宣德青花予以高度評價,盛贊“造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堪稱瓷、色、畫三絕”。
一、 中國畫寫意手法在青花裝飾中得到應用
青花繪畫是青花瓷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中國畫作為“雅”文化的重要載體,極大地影響著青花的發展。景德鎮市的一大批陶瓷美術愛好者們賦予陶瓷創作新的內容,新的思想,在繼承景德鎮陶瓷一些傳統因素的基礎上,開創了陶瓷嶄新的局面。如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的齊白石老人,他把前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道理體會得很深刻,其畫以文人畫為根基,開掘民間傳統,探討雅俗結合,為傳統花鳥畫注入了蓬勃生機,風格剛健鮮活、詼諧幽默。其章法多是信手拈來,隨意而成,極為簡括大氣。尤喜將闊筆大寫的花卉與工細草蟲合于一圖,以求相反相成之韻趣。其中當代以秦錫麟的《雁蕩飛鷺》為代表作品的一批景德鎮陶瓷藝術家的藝術精品。而筆者在長期的彩繪中摸索,漸漸把白石老人作畫時用筆雄渾健拔,用墨滋潤淋漓,用色濃艷潑辣的風格,長期以往,用青花料色其本質的墨分五色來表現國畫中的色濃艷,用熟練的青花彩繪技術運用在陶瓷坯體上作畫,能夠抓住離形而以神求似的寫意手法的生動性,加之陶瓷的肌理溫潤如玉相得益彰。筆者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學習了2 00年前活躍在揚州畫壇的揚州八怪等一群杰出畫家的寫意畫,學習他們崇尚簡略,追求生辣、奇崛、奔突的意趣,個性抒發和獨特的生活感覺并在青花彩繪中得以充分表達,創作出《一路連升》等主題深刻的作品, 能給人以豐富的藝術感受。無疑,揚州八怪一方面突破傳統文人畫在意蘊上的局限,一方面開拓了文人畫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新領域,同時對我們陶瓷美術愛好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代的景德鎮瓷器,隨國門的打開走向輝煌與多元,不管從造型、紋飾還是工藝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開始體現出一種多姿多彩的現代藝術精神。即使傳統的民俗人物、水墨山水等在陶瓷美術愛好者們的筆下, 也重新煥發新的時代氣息和靈動的魂魄。他們在陶瓷的冰肌玉骨上,盡情勾勒著大干世界的豐富與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