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花瓷的藝術特色
典雅素凈的“青花瓷”是景德鎮特有的陶瓷藝術品種,是景德鎮陶瓷裝飾中珍貴的傳統藝術。青花瓷是一種彩繪裝飾瓷,是高溫釉下彩瓷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專稱。它以含氧化鈷為著色劑,先在瓷坯上以簡練的描繪花紋和單純色彩表達豐富的藝術語言,再施一層透明釉,入窯經l30O℃左右高溫燒制而成。青花瓷呈色傾向青藍色,雖然著色單一,但它較五彩瓷器更顯清麗、娟秀,因而廣為眾人所愛。景德鎮青花瓷造型優美,色彩絢麗,裝飾精美,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它無鉛無毒,耐酸耐磨.面色經久不退,素有“永不調謝的青花”之稱,被譽為“瓷國明珠”,一直位居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首為世人所推崇。我國青花瓷器從唐而宋而元,從元而明清至今,已經有l300多年的歷史了!
青花瓷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以其胎、釉精細,青花艷麗,造型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在清康熙時期達到了歷史的高峰,被稱為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畫所形成的深淺、濃度、層次、變化的多樣性,更使青花裝飾具備較強的裝飾效果和藝術感染力,頗具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神韻。景德鎮青花瓷的燒造始于北宋時期(公元960—1l27年)。到了元、明(公元l3—17世紀)兩代,青花瓷器的逐漸流行和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使得景德鎮青花瓷的生產技術和規模上得以進一步提高。清代(公元l644一l911年)是青花瓷的鼎盛時期,景德鎮青花瓷以其燒造精致而獨占鰲頭,成為中國近代青花瓷的代表。新中國建立后,在景德鎮設立了人民瓷廠專門生產青花瓷器。1979年景德鎮青花瓷曾榮獲國家金質獎章。l985年又連續獲得萊比錫、布爾諾、波爾滋南國際博覽會3枚金質獎章,自此景德鎮青花瓷揚名世界。是目前中國陶瓷行業獲獎最多、規格最高的名優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二、青花瓷藝術的色彩體系
與水墨畫相同,青花瓷藝術設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同樣是單色繪畫,具有中國國畫的筆致趣味。由于它是用毛筆把圖象直接抒畫在瓷器上,燒成后在潔白光潤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國畫般的藝術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靚蒼翠,十分富有藝術魅力。如果說以墨代色是中國水墨畫高雅凝重、超凡脫俗的表現形式,形成了一個黑白體系。那么以青藍顏色為主形成另一個藍白體系世界的中國青花瓷藝術設計,則有著與中國水墨畫異曲同工的效果。說到“青花”的由來,歷史長河里有過這樣一段關于青花色彩的小折子,主管燒造瓷器的大臣請示五代后周皇帝柴榮擬燒瓷器顏色,柴榮大筆一揮:“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燒將來”。皇帝的瀟灑,卻難為了燒瓷的大臣和窯工們。“這般顏色”想象的空間大著呢。但是,中國百姓高智商者畢竟不少,終歸燒出了令主子滿意的類似天青的青花瓷作品。所以,到了宋代人們就索性將青花叫作“天晴”、“天青”,這可能是對青花瓷藝術設計的色彩最早的記錄。
青花瓷在元代迅速發展是大家公認的歷史事實。元代青花瓷流行的原因,與元代蒙古族統治者崇尚青色和白色有著直接的關系。再加上我國歷史上就有對青色與白色組合的喜愛。“青與白相次也”(《考工記·畫繢之事》)。這與其說是一種巧合,不如說是一種歷史機遇,一種促使青花瓷迅速發展的歷史機遇。瓦·康定斯基說:“色彩和諧統一的關鍵最終在于人類心靈有目的的啟示激發,這是內在需要的指導原則之一。人類需要色彩對情感的調節,問題是色彩如何調節人的情感。”觀賞一件民間青花瓷器,首先給我們強烈印象的是其青白相間的色彩,特別是那白釉中突現出的藍色紋給人以一種幽雅、恬靜、清閑的感覺,有如藍天大海、青山綠水、青原綠洲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從審美的角度來說,藍色可謂是人類共同的天然愛好。所以,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經產生就那么快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經久不衰。以生產青花瓷器見長的景德鎮也得以能成為世界的瓷都。可見瓷器裝飾的色彩是多么重要,它與人們對色彩的審美心理息息相關。
青色在色性上是一種沉靜而清冷的顏色,畫在微含青色的白瓷上面,既能破除純粉白瓷的單調,又增加了清澈明快的情調,給觀者造成一種趨向寧靜的心理反映,因此愈覺清純美妙,明快秀雅。古人說:“五彩過于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可見古人喜愛青花的心情。青花瓷清白分明,就因為他是在透明釉下施釉描畫。民間青花裝飾的色彩美并不僅僅體現在青花的發色上,而且還表現在其青白關系的和諧處理上。民間青花多是白底藍花,當然也有少量的藍底白花形式,但不管何種形式,青白關系是青花瓷器構成的基本關系。
景德鎮民間青花畫工在處理青白關系上還十分注重水墨畫在處理色彩構成上的經驗,往往關心留白,以虛當實,形成白多于青的空靈格局。聰明的工匠們借用了宋代以馬遠、夏圭為代表的“馬一角”“夏半邊”水墨畫的特殊表現方法,使中國水墨畫的單色魅力在青花瓷藝術設計中得到了完美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