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關系,筆者經常在網上和藏友以及一些從事藝術品經紀機構的同行聊現當代藝術陶瓷的收藏和發展;曾幾何時,一家醴陵陶瓷的負責人向筆者‘訴苦’說筆者所從事的藏樂閣當代名家陶瓷藝術館厚此薄彼,筆者倒是頃刻間讀懂了言外之意,所謂厚、乃是明指景德鎮陶瓷是也,薄、亦是所指醴陵陶瓷。此人一語道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的行業心聲,筆者從內心認同這樣的觀點;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浙江龍泉、佛山石灣等傳統產區的藝術瓷仍然是以大師精品為主,適合于少數高端的藝術品收藏者,云南黑陶、潮州、德化等則以生產工藝裝飾類陶制品見長,受到數量龐大的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青睞。收藏現當代藝術陶瓷勿要唯景德鎮是論…筆者此語從感情上未有詆毀之意,旨在權衡我國現當代藝術陶瓷的發展之趨勢。
現當代藝術陶瓷長路漫漫
縱觀中國藝術品市場,書畫、古瓷等古董幾乎占據了整個藝術品媒體的版面,雖然國內各大拍賣公司都舉行了現代陶瓷的專場拍賣;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拍賣價格還是收藏者對現當代陶瓷藝術的認知程度都有一個質的飛躍,但仍遠不及書畫市場的勢頭。正在經歷通脹的國人似乎在藝術品市場又看到新的曙光?筆者為此頗為擔心。現當代藝術陶瓷缺少營銷,想要從書畫市場和古陶瓷領域分一杯羹談何容易,但是可能有人想問,到底怎么缺少營銷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每年都會組織各式各樣的展會(就景德鎮陶瓷而言我們暫且不談曾地毯式的掃蕩營銷來帶的惡果)戰線甚至都拉到了海外,收效甚微的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雖說現當代藝術陶瓷的發展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筆者呼吁營銷現當代藝術陶瓷要從小孩開始,建議把其寫入教科書(有的地區有專門為小孩開設的陶藝班培養興趣,但是規模和受眾不大,小學教科書上的八國聯軍掠奪的十二生肖獸首的內容我想是當前國人海外高價競拍文物的因素之一吧)
筆者曾在藏樂閣藝術網發表過一些拙見,一些藝術品收藏網站進行了轉載,近日一些現當代陶瓷藝術愛好者在藏樂閣藝術網幾近頻繁搜索筆者的名字,如此厚愛甚慰!但筆者名不見經傳、更沒有建立百科,請相信品牌的力量。(此文謹為個人觀點,不代表其它任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