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端化與低端化是一種綜合的價值判斷的取向
無論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高端化發展也好,世界藝術品市場的低端化發展也罷,反映的都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取向。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經典化與高端化反映了中國藝術品的購買主力人群由消費者向投資者傾斜,藏家由先前的一味地關注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藝術作品轉變為更加關注富有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的精品,同時也更加關注經典名家。中國藏家認識到,中國藝術品原本不斷生長的價值所在,是在文化精神的向度下富有原創性與創造性的藝術價值判斷視角,并且,有好出身的藝術作品也能有好的品質。正是這種文化的力量、經典的力量,以及價值發現的力量使這些藝術作品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廣受追捧的對象,無論“宅型”,還是“社交型”,都必須是出自名家之手或者與名家有著密切關系,且都是價格還具有大幅度上升空間、藝術品質與文化涵養豐厚的典型作品。盡管歐洲在增值稅體系監管方面的不利使其藝術品的成交額增長自2009年就一直放緩,保持著低迷的狀態,但是,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低端化,也反映了西方藝術品藏家發現含有投機泡沫的藝術作品經不起時間的檢驗之后,其投資收藏眼光變得越來越謹慎,逐漸追求價值趨于穩定、價格合理、來源可靠的藝術作品,這既體現了他們規避風險的心態與理性思維的回歸,也說明了西方藝術品的購買的主力人群由投資者傾向于消費者,更說明了西方藝術品購買者的目的走出了沖動投資與快速獲利的買賣階段而轉向了對藝術品的個人的品鑒、欣賞與把玩。即使在高端藝術品市場中,西方的藝術品藏家也更關注價值穩定的藝術家的作品,即西方藏家對藝術品的價值取向為穩定、可靠。從這種意義上講,低端化取向也是金融危機后世界藝術品市場成熟的一種體現。
4.在價值發現的向度上高端化與低端化只是一個統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目前,有些人對于藝術品的理解還停留在高端就是高價,低端就是低價的層面上,然而,事實上,高端不等于高價,低端并不等于低價,藝術品應該回歸到它本身最初的價值,這就需要靠價值發現來實現。所謂的價值發現,就是努力發掘具有藝價比、質價比的藝術作品,即質高價低的藝術作品,凸顯能夠充分實現文化價值的回歸、彰顯文化精神與文化理念、蘊藏深厚的藝術內涵、經受價格與學術的雙重考量的經典之作與精品。可以見出,藝術品的價值發現的主要目的就是發現內在質量優秀、長期成長、潛力巨大的優質作品,從而實現對藝術品真正藝術價值的推動,而非僅僅完成對藝術品市場價格的追隨,使藝術作品在價格方面走向合理化、大眾化,在質量方面走高端化、尖端化、精品化,實現藝術作品高端化與低端化的統一。基于這種認識,在今后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投資者應主要發掘與關注以下幾類藝術作品:一、除了要重點關注當代存世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繪畫板塊)之外,還要重視投資文物古玩雜件等收藏品,特別要重點關注那些目前價位不高、但具有藝術價值、文化內涵及歷史背景的藏品;二、重點關注現當代尚未被充分挖掘與發現價值的藝術家的作品,特別是在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逐步完善、收藏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對近十年來新的市場行情沒能全面體現的領域和藝術家及作品應予以關注,即關注所謂的洼地藝術家及其作品;三、重點關注具有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承載的當代工藝藝術品及雜項,如文房、玉器、瓷器、貴金屬、稀缺資源等相關產品。
中國藝術品市場若能汲取一點中庸之道,在藝術作品的創造方面實現品質高端化與價格低端化的泛道德的和諧與統一,那便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福音。但市場往往脫離道德的框架,那就需要在價值多元化與需求多層化的過程中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一種建立在價值發現背景之上的供求關系基礎上的平衡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找到一種品質高端化與價格低端化的市場統一。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高端化還是低端化,其實都是價值發現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對價值呈現的狀態與周期有不同的判斷與理解。其實質,是關于價值判斷與價值認識的再回歸,是一種在不同大背景與文化傳統下的再回歸。世界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在高端化與低端化取向的互動過程中,也許會走向一種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