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一種人工形態,具有火的剛烈、水的優雅、土的敦厚。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水、火、土。人只有掌握了水土糅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瓷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
一、制造工藝
取土:制瓷所用的瓷土都要取材提煉。一般先依山采土,然后雄(dui )春(chong),并將其中色澄質細者用溪水淘洗干凈,再制成磚狀的不(dun)子(特指做成磚狀的瓷土塊,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待用。
練泥:練泥是決定瓷器材質優劣的關鍵所在。其方法是把瓷土放入缸中,以水浸沒,再用木把不斷地攪拌分離雜質,接著用馬尾細籮過濾;最后將泥水倒入下鋪細紗布的無底木匣內;待水干后取出,并用鐵鍬翻動,使之結實。
破匣:瓷坯在入窯前必須裝在匣缽內燒制,才能防止制品互相粘結,提高質量。匣缽為拉坯制成,所用的材料是較粗劣的坯土,成型后先將其入窯空燒,再裝坯燒制,這個過程就稱為“鍍匣”。
修模:古代燒制圓形瓷器,每一器物必先有一個模子,只有這樣,瓷器的大小款式才可整齊劃一。而模子必須同原器相似,且不能過大,約一尺的模坯燒成后會收縮至七八寸。所謂修模,而不叫造模,是因為一個模子通常要經過數次的修整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洗料:瓷器所用的色釉料,都須經過挑選、洗凈、入窯煉熟的步驟。而瓷器上釉色之后,又要在外施一層白釉以呈現斑駁的色彩。
做坯:做坯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對于圓形器,用拉坯車拉坯而成;對于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則將坯泥用布包裹后,以平板拍成片,再裁剪粘合成形。
印坯:圓形器在拉成坯陰干時,為了防止碎裂,就需要印坯的工序。在坯稍干時,將泥坯置于模子內,或用手拍按使其周整,或將坯用小輪車旋轉印拍,最后再陰干。接著,搬坯工將器坯排列在長條的直木上,運送至下一道工序。
旋坯:瓷坯的形制是由坯模而定,但器內外的光潔度卻需要旋削加工而成。旋坯有專門的輪車,車中心立有一木椿(zhuang同樁),大小與坯形相似,椿頂部用絲帛相裹以護坯。使用時將坯倒扣于椿上,一邊轉動一邊用刀旋削,這樣坯里外都能平整如一。古時制瓷,一般都將器把、坯足加長二三寸,為了便于畫坯蘸釉時把握;待各項工序完成后,再由旋削工去柄挖足。
畫坯:畫坯猶如添衣,是體現陶瓷器自身美感的重要步驟。古代畫坯,分工十分明確細致:“畫者不染,染者不畫”,另外還有錐工、雕工、鏤工等。一件青花釉里紅的制作,就需要畫工先將紅彩畫于器上,而釉外的青花邊線是出自旋坯工之手,器底的題款則由落款工完成。
蕩釉:蕩釉也稱為上釉,主要有三種舊法。對于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是用毛筆蘸釉涂于器上,缺點是釉層不勻;對于圓形器,通常都用將其放入缸內蘸釉的方法,但如果器物過大,由于器重極易破損。所以對大件圓器都用吹釉的手法,以一端蒙細紗的竹筒將釉吹于器上,其次數從三四遍到十七八遍不等。
滿窯:窯爐呈長圓形,猶如倒置的翁罐,高寬約為一丈有余,窯深則是高寬的數倍以上;其上罩有窯棚,煙囪有兩丈多。瓷坯制成后,裝匣入窯,在窯爐內都呈分散排列。窯火有前中后的區別,一視釉層的厚薄來定位放置。燒窯時則將爐磚留有一孔,用以試火照(又稱“火標”,燒窯時用以檢驗窯內溫度和坯件成熟情況的一種試片。),火照若熟就止火,熏悶一晝夜后才可開窯。
開窯:燒制瓷器的成功與否,窯火是關鍵。通常,開窯需三日。當窯中的瓷匣還呈紫紅色時,窯工進窯取瓷。開窯工先用數十層濕布蘸冷水包裹頭、臉、肩、背等處,然后入窯,并在熱窯內放入新坯烘焙,以去除水分。
彩器:五彩、斗彩以及琺瑯彩器都需將各種色料研細調和才能上色。用色的方法有三種:用蕓香油調和,用膠水調和及用清水調和,且都各有長處;油調便于渲染,膠調易于涂抹,水調則有利于堆填。
爐燒:白瓷加彩后,需要復燒以固色。而此燒爐又不同于窯爐,有明爐和暗爐之分。明爐是開放式的,專用以燒制小件瓷器;暗爐為封閉式,高三尺徑長兩尺,專燒大器,可使器物受熱均勻。
二、傳承與創新
景德鎮特有的陶瓷藝術品種,為世人所推崇的四大傳統名瓷是典雅素靜的[青花瓷」、明凈剔透的「玲瓏瓷」、五彩繽紛的「色釉瓷」、富麗柔婉的「粉彩瓷」。此外名氣很大的還有青花釉里紅、青花斗彩、五彩、琺瑯彩、新彩、影青刻花、薄胎瓷、雕塑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紅綠彩、墨彩、素三彩等。
當今陶瓷藝術家們比過去更注重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種閃爍出新的光彩。更注意綜合運用多種材質和裝飾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優勢和特性,體現材質美、肌理美,創造和開發出眾多新彩類、新品種。新材料的開發和運用已經成為藝術創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賦予了景德鎮現代陶瓷藝術新的生命、新的氣息、新的風格。
景德鎮陶瓷藝術風格特色的形成,離不開制瓷工藝技術的傳承和創新。計算機輔助設計現代工藝的研究,微機控制節能套爐烤花工藝的普及,等靜壓現代化成型工藝的引進,煤氣窯燒成工藝的運用,都為陶瓷造型與裝飾藝術的創新和傳承帶來了新的契機。
景德鎮的釉上彩藝術——無論是日用瓷、工藝瓷或純藝術的瓷上繪畫,必能如登高遠眺.境界高遠,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