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學,他潛心學術,技藝雙修,是學生的成長的引路人;面對學生,他溫文爾雅,德藝雙馨,是學生心中的100分耐心老師;面對陶瓷創作,他篤定前行,材美工巧,無數精妙絕倫的作品在他的手下誕生。他守正創新,信念堅定,不斷打破傳統陶瓷創造思維,賦予陶瓷新的生命力。

他就是美術學院教授任允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和他的陶瓷事業。
專業源于熱愛
“陶瓷行業需要新鮮血液,非常需要人才。”在任允鵬讀書時,他的父親這樣對他說。于是,這個出生于陶瓷世家的少年愈發明確心中的熱愛。”在填寫高考志愿時便義無反顧地的選擇了陶瓷專業,從此他在這條路上篤定前行。
“講不清是因為干了陶瓷而喜歡陶瓷事業,還是因為喜歡陶瓷而從業后更是將陶瓷融入骨血。”任允鵬這樣說道。他談起陶瓷時滔滔不絕,眉飛色舞,讓人感覺他們已經是無法割舍的共生體。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與陶瓷相伴的這幾十年,任允鵬致力于從事陶瓷技術研究和國瓷藝術設計開發工作,主持或參與“中華龍”國宴用瓷等多項國瓷、國禮的設計研發創作工作。他創作的“魚子藍梅瓶”“梵華凈界”等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級藝術創新獎勵,他研究的“低溫燒結復項耐磨陶瓷”等項目榮獲山東省市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多次,并且在《中國陶瓷》、《中國陶瓷工業》、《山東陶瓷》、《Ceramic Industry》等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獲發明專利授權多項、版權多項。著有《骨質瓷生產技術》、《簡明陶瓷技藝》等專著,為《高石英瓷器》國家及地方標準撰稿人。曾榮獲“中國陶瓷技藝創新貢獻獎”“中國陶瓷行業杰出科技工作者”“淄博市勞動模范”“淄博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
任允鵬表示:“材美工巧,陶瓷藝術融合了藝術和科技。”只有技術是不夠的,要做好陶瓷必須做到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去買書、去聽講座,去出國學習,去向各個高校地教師以及業界名師學習,他不知疲倦的充實自己,自學設計,只為一次比一次呈現出更好的作品。

任允鵬與環設1902班學生
做一個穿梭于高校與企業的使者
“我想做一個穿梭于高校與企業的使者。”在企業任職時,他認為,“校企合作”是個非常重要的點,師生需要走出去,專家需要請進來。企業想搞創新單純靠自己悶頭干,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而高校的人才與新鮮血液正是企業所需要的。任允鵬希望搭建企業與高校的溝通橋梁,為雙方提供交流的機會,促進共同發展。
在不斷接觸下,他對高校逐漸產生濃厚興趣,也想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于是在美術學院院長宋力等的邀請下,他來到了美術學院任教,從一位旁觀者,成為了參與者。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當問到從企業到教學,是如何適應角色轉變時,任允鵬笑著說道:“因為工作時特別注意與高校的聯動,所以與師生們接觸也非常多,同時,在企業接待學生實習的時候需要進行講授與指導,還在齊魯工業大學與我校材料學院做兼職教授、碩導,也在其他地方做講座,積累了一定經驗,一開始也會擔心系統授課有困難,但來到學院之后,周圍的老師都不斷提供支持與幫助,向我分享一些ppt與授課經驗之類的,所以適應起來還是比較快的。”
他講話不急不躁,臉上總帶著和煦的笑容,就如同春風拂面般的舒適。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他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

任允鵬與美術2001班
讓學生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世界
“我們都特別期待上任老師的課,他講起課來很有樂趣,會很好的調動班級的積極性,而且他會通過做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益智游戲、頭腦風暴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促進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力。”
“任老師會進行反轉課堂,讓學生來輪流制作下節課的PPT,讓我們總是很期待這個內容“他/她”會怎么講?任老師又會所以補充什么知識點?每次課堂都充滿未知……”當提起他的課堂,同學們這樣說道。
近觀眼前滿目春,放眼遠處春更濃。任允鵬認為,教學使他感到快樂,這是一個互相滿足的過程,30個學生做方案,就有30種想法,他不僅是在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是在跟學生交換思想,活躍思維。
“更希望學生能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世界。”任教以來,任允鵬一直抱著這樣一個初心,想為陶瓷事業培養更多人才,他表示,淄博有得天獨厚的陶瓷、琉璃文化歷史以及資源優勢,希望學生通過四年的專業培養,一級更比一級強,為中國陶瓷事業做一份貢獻。國運興衰,系于人才,源于教育。任允鵬談起陶瓷來眼里閃閃發光,他將自己全部身心投入陶瓷、投入教育,傾盡所有傳授給學生,用自己做階梯、做燈塔,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教學在佳境游走,科研向深處漫溯,任允鵬用自己的言行詮釋教學的真諦,前方,他將帶領學生越行越遠,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任允鵬帶領學生參觀中國陶瓷琉璃館

任允鵬,山東理工大學陶瓷琉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美術學院教授、碩導,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山東省特級陶瓷藝術大師,淄博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陶瓷技術研究和國瓷藝術設計開發工作,專注于陶瓷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致力于陶瓷技藝與文化的傳承發展及人才培養。主持或參與了中華龍國宴用瓷等多項國瓷、國禮的設計研發創作工作。創作的“魚子藍梅瓶”“梵華凈界”等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級藝術創新獎勵,研究的“低溫燒結復項耐磨陶瓷”等項目榮獲山東省市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多次,曾榮獲“中國陶瓷技藝創新貢獻獎”“中國陶瓷行業杰出科技工作者”“淄博市勞動模范”“淄博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獲發明專利授權、版權多項。著有《骨質瓷生產技術》、《簡明陶瓷技藝》等專著,為《高石英瓷器》國家及地方標準起草人。
任允鵬部分作品欣賞:

梵華凈界 石榴樽

魚子藍 梅瓶

魚子藍 開泰瓶

梵華凈界 金果

梵華凈界 郁金香瓶

魚子藍 水滴瓶

星光美鉆 芙蓉瓶

蝶 茶具

曹溪流香 花插

福如東海 杯碟

紅蘋果尊
(編輯:李翼娟 葛祥慈 作者:楊天騁 饒佳伊 初審:王靜怡 董 展 審核:蒲玉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