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標志,是先人最早將一種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10000年前,洛陽先民己過上了定居生活并發(fā)明了陶器。
7000年——5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彩陶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原始藝術。
約3800年前,中國第一個王朝夏,已使用瓷土燒制出白陶器、紅陶器、灰陶器,并創(chuàng)燒出中國最早的原始瓷。
約3600年前,商都洛陽,已使用輪制、模制和手制,完成了陶瓷史上的重要技藝。
3000年前,西周東都洛陽,僅北窯西周墓地一處出土的原始瓷比中國各地出土的商周原始瓷總數還多,最大的原始瓷舉世無雙。印證了中國文化對陶和瓷的理解,即施釉為“瓷”,不施釉為“陶”。
2600年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洛陽,彩繪陶器精美無比,為多彩的陶瓷——三彩的出現美定審美和工藝基礎。
2000年前,東漢洛陽,華麗無比的陶瓷——漢代三彩驚世顯現。
1300年前,盛唐洛陽,世界上最艷麗的陶瓷洛陽三彩震驚了世界,三彩籃釉,三彩透明白釉,三彩綠釉,三彩黑釉,三彩黃釉,三彩赤釉,三彩褐釉交融呈現,三彩絞胎工藝,三彩化妝土工藝、三彩彩繪工藝,以及三彩瓷土的使用,交相輝映。釉色日益豐富,進一步證實了三彩和三種顏色無關。三彩,指的是多姿多彩的陶瓷世界。
不僅如此,三彩還完成了日用品、生活用具、陳設裝飾品、殉葬品、建筑材料等全方位的使用。三彩這個只有百年歷史的新名字,在遙遠的漢唐甚至更早,“陶瓷”才是她真正的大名。“三彩”陶瓷的發(fā)明和完善,一步步推動著中華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