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臨近郭愛和高中畢業(yè)的時候,洛陽市與日本岡山市結成了友好城市,要進行中日文化交流。洛陽一高指派“會畫畫”的郭愛和創(chuàng)作一幅畫,去日本展覽交流。
受命之后,郭愛和專心畫了兩個月的水墨畫,畫成一幅《櫻花與牡丹》送展。可因此也耽誤了高考復習,以三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郭愛和轉到洛陽一中繼續(xù)復讀,備戰(zhàn)高考,最終又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
“一年減少了落差一分,難道第三次高考還需要差一分?”郭愛和氣餒了。正在沮喪難受的時候,他遇到了時任洛陽工藝美術廠副廠長韋娜,她建議郭愛和報考美術專業(yè)。郭愛和開始在洛陽市工藝美術大樓內去專心畫畫,備戰(zhàn)高考。
那時候的工藝美術廠除了燒制以馬和駱駝為主的唐三彩及新工藝三彩以外,還制作洛繡、宮燈和仿青銅器,還有仿古工筆畫,工藝品種很全。
正是在這里學畫畫期間,郭愛和最直觀地接觸到唐三彩,當時叫“洛陽唐三彩”。
“當時唐三彩’很火爆!洛陽人無論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送禮都送‘唐三彩’。一級品一個駱駝38元,相當于一個人的月薪!”郭愛和覺得,燒制唐三彩,好啊!
1983年高考,郭愛和以文化課、美術綜合分數第一名的成績被當時的洛陽師專藝術系美術專業(yè)錄取,開始了系統(tǒng)、正規(guī)的美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