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學期間,郭愛和學了很多,尤其是國畫、油畫和水彩還畫得非常不錯,“所以導致我后來創燒的三彩釉畫,有中國畫影子,也有油畫影子;有版畫的影子,也有水彩的影子,也有木刻的影子。”郭愛和深有感觸地回憶道。
回想起來,郭愛和覺得大學時最重要的作品,是1986年到洛陽工藝美術廠創作的平面三彩壁畫。當時,廠里也在嘗試從立體馬和駱駝向平面三彩壁畫轉型。郭愛和直接下到車間,與三彩師傅一起調釉、制作,成功燒制出一幅“春”和一幅“傣族舞”的平面三彩釉畫。
畢業設計展上,時任洛陽師專校長葉鵬在畢業設計展中詢問郭愛和,“我們學??梢宰銎矫嫒十媶幔?rdquo;
“完全可以!”
就這樣,葉鵬校長將他留在了母校。
從此,郭愛和與三彩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其原班主任梁鍔老師的帶領下,以郭愛和為主力的“洛陽師專壁畫工藝研究室”宣告成立,集中開展三彩平面釉畫研制。
當時,究竟是以“洛陽師專唐三彩工藝研究室”還是以“洛陽師專壁畫工藝研究室”命名,大家爭論了好久。
經郭愛和的力爭,定名為“洛陽師專壁畫工藝研究室”。沒有用“唐三彩”三個字,是感覺有不妥之處。當時全國壁畫創作風起云涌,郭愛和覺得可以把三彩做成大型壁畫,與建筑環境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
那個年代,是洛陽“唐三彩”市場最為火爆的時期,似乎整個洛陽城到處都在燒唐三彩。
“在高潮中,我們沒有跟風,而是在唐代三彩工藝基礎上重點開發研制平面三彩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