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彩大型環境藝術作品《洛陽》,長二十四點七米,高九米,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先生創作,洛陽三彩藝陶瓷有限公司燒制.歷經二百六十天,七十二道工序,燒造一千二百三十塊——流光溢彩的三彩釉畫組合而成。
作品《洛陽》在設計風格上以層層綻放的牡丹花瓣為整體構圖,圖幅布局嚴整對稱,歷史、時代和未來三條脈絡,貫穿其中。
歷史軸線中,傳承中國古代“擇天下之中而立國"的規劃思想,將國之重器西周洛陽青銅方鼎雄踞其中,在洛陽建都的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十三朝左右環繞,彰顯洛陽華夏文明中心的歷史地位。大鼎之上,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線“隋唐洛陽城”映襯之下,“定鼎門”更顯巍峻壯觀:隱逸其中的隋唐運河、萬里茶道、草原絲路、沙漠絲路、海上絲路構成“五路通洛”,洛陽以絲路文明的起點貫穿東西:大鼎之下,在夏都斟那、商都西亳、周王城、漢魏故城和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建筑的剪影在壁畫中軸疊加組成“五都薈洛”,洛陽城建的歷史源遠流長。河洛文化的濫筋,中華文明源頭的“河圖洛書”左右環繞,作為青景的山巒與黃河、洛河、伊河、澧河、潤河“五水融洛”所構成的河洛水紋為洛陽“山河拱戴,形勝甲于天下”作了充分注腳。盛開的牡丹花蠶上散落著石辟邪、盧舍那、三彩馬、綠松石牌飾、青銅爵、周公像等河洛遺珠。其中禮樂文明的開創者周公,也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鼻祖,“周公定鼎,以禮營城”的城市規劃思想,在數千年的中國都城營建史上,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與周公相對應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盧舍那大佛,她的原型武則天同樣在洛陽城市規劃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修建的天堂明堂等建筑構成了隋唐洛陽城壯麗的天際線。
最早的中國都城洛陽。到了今天,古今并存的現代化域市規劃更是獨樹一機,歷變的印記續寫著新時代的輝煌。在現代綠橫交錯的時代軸線上,先進的裝備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電子信息、旅游業等產業符號星羅棋布,構建成“五業興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機場、高鐵、地鐵等公共交通四通八達;綠樹成蔭下的生態城市人與自然協同共生;中原明珠、市民中心、洛陽博物館等文化場館獨領風騷;天堂、洛邑等傳統記憶無處不在,洛陽城市建孩日新月界。正以齊星塔、科技館等標志性建筑和信急共享、智慧城市、綠色生態等符號構建了未來軸線,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室黑宜業的未來城市輪廓。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作品《洛陽》,在洛陽市規劃展示館向每一位觀者講述著古都傳奇、洛陽故事。以五都薈洛、五路通洛、五水融洛、五業興洛延展出的洛際域市的歷史、現在和未來。通過中國獨有的符號“三彩藝術”做載體來表述,必將成為三彩環境藝術里程碑式的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