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彩瓷盤《馬到成功》直徑77厘米 2013年作

色釉粉彩瓷板《三顧茅廬》 高113厘米 寬56厘米 2013年作

琺瑯彩四方鑲器《圣倫》 高63.5厘米 寬28.5厘米 2013年作

古彩六方鑲器《書香門第》 高91厘米 寬24.5厘米 2014年作


古彩六方鑲器《書香門第》展開面

粉彩瓷板《采菊東籬下》 高60厘米 寬60厘米 2014年作

粉彩瓷板《鐘馗圖》 高81厘米 寬44厘米 2014年作

粉彩瓷板《采菊東籬下》 高60厘米 寬60厘米 2014年作

粉彩瓷板《致虛守靜》 高60厘米 寬60厘米 2014年作

古彩瓷瓶《商山四皓》 高60厘米 直徑41厘米 2014年作

黑地古彩六方鑲器箭筒《江山圣靈》高100厘米 寬24.5厘米 2014年作

黑地古彩六方鑲器箭筒《江山圣靈》展開面

粉彩雙面瓷板《舉案齊眉》高44厘米 寬150厘米 2014年作

粉彩雙面瓷板《隆中對》 高44厘米 寬140厘米 2014年作

粉彩瓷版《牧牛春耕》 高60厘米 寬60厘米 2014年作

古彩四方鑲器《高山流水》 高105厘米 寬29.5厘米 2014年作


古彩四方鑲器《高山流水》展開面

色釉粉彩瓷板《三顧茅廬》 高67厘米 寬200厘米 2015年作

色釉粉彩瓷板《三顧茅廬》 局部

色釉粉彩瓷板《三顧茅廬》 局部

饒曉晴,生于1961年,江西臨川人。1984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現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系。現為景鎮陶瓷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副所長、總工藝美術師、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二級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第二批人才,江西省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景德鎮市政協常委,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陶瓷》雜志社社長。曾多次擔任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師及教授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的資格評審委員。
饒曉晴從事陶瓷藝術創作與研究近40年,作為實踐與理論兼長的學術型藝術家,對陶瓷藝術創作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先后策劃、主編《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陶瓷藝術作品集》《部所60年》等大型圖書,并發表多篇重要專業論文,闡述其對陶瓷藝術創作的感悟與心得。
他的陶瓷藝術創作廣泛,涉足粉彩、古彩、高溫色釉綜合藝術、青花、斗彩諸多領域,注重將工藝性與藝術性、形式美與思想性完美融合,成績斐然。他的古彩作品構圖飽滿,筆法沉郁,寓巧于拙,寓美于樸,境界古雅;粉彩作品則構圖巧妙,行筆穩健,灑脫秀逸,清新脫俗,別有一番韻致;高溫色釉綜合藝術作品則將高溫色釉與粉彩、古彩等相融合,拍象與具象相結合,氣勢渾厚,高古蒼茫,自然靈動;青花作品則筆調寫意,明快流暢,富有韻致……
饒曉晴在扎實的工藝技法基礎上,形成了極具個人特質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展覽獎項,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江西省工藝美術館、江西省博物館等機構收藏。同時,他作為景德鎮陶瓷大學碩士生導師,在陶瓷藝術教育領域亦頗多建樹,為中國陶瓷藝術事業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饒曉晴作品注重文化積淀,抓住線條的表現手法及內在價值,創作出一系列的各種工藝和表現手段的作品,由于景德鎮民間蘊藏了豐富的手工藝財富,饒曉晴挖掘了這些工藝和具有藝術魅力的表現手法,從而提高了自己的藝術表現力,使自己的陶瓷藝術得到了升華,永不停止陶瓷藝術的探索,不斷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同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將火的藝術和藝術創作主題相結合,追求完美的藝術表現效果,這些探索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天人合一”的內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