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盼望已久的“東山娃”青瓷坊龍窯終于開燒了,這天青瓷廣場彩旗迎風飄揚,上午8點半,青瓷坊龍窯點火儀式隆重舉行。上浦鎮副鎮長陳亮同志,上浦鎮社會辦主任夏麗娜同志,景德鎮天寶龍窯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金躍安師傅,紹興市上虞區龍馬金屬有限公司倪偉新經理,景德鎮齊妙陶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王寶龍經理等出席本次活動。

上浦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毛金軍回顧總結了“東山娃”青瓷坊發展歷史,毛校長說:青瓷坊成立于2013年9月,當初,因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引領,學員只能用泥巴做些小動物、小制作,作品既不上釉,也不燒制。直到2018年9月,青瓷坊邀請紹興市五星級民間藝人虞泳達指導,虞老師到來,“東山娃”青瓷坊煥發了勃勃生機,現有指導教師3人,學員人數從成立初的13人,發展到400多人,活動面積從40平方米擴展到500多平方米,拉坯機從2臺發展到30臺,還增添了電窯爐一座、龍窯一座、壓模機、泥板機、上釉設備機、打漿機各一臺。
青瓷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上浦鎮小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巧手傳承青瓷文化,上浦鎮小副校長孫圣安,他是這樣描述的:那粘粘的,不那么好看的泥坯,在轉盤上,孩子們那靈巧的雙手,不斷的揉捏著,一個個優美形狀的碗、瓶等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你看孩子們拿著刻刀,不斷的雕刻著,一筆筆線條被勾勒出來,一幅幅圖畫印在了素坯上;看著他們聚精會神的眼睛,興奮喜悅的表情,成功的喜開顏笑,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他們在青瓷教育活動中,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體會到勞動的喜悅,勞動的樂趣;養成勞動的良好習慣。
活動現場,上浦鎮副鎮長陳亮介紹了上浦越窯青瓷歷史,陳鎮長說:上浦是千年古鎮,文化名鄉。在104國道邊上,一只青色瓷碗高高豎立,下面底座上大大地篆刻著“瓷源”兩個字。瓷源,意味著瓷器發源地。上虞作為中國青瓷的發源地,其境內曹娥江兩岸古窯遺址星羅棋布。考古調查資料顯示,上虞有商至宋,歷代窯址近400處,構成了完整而龐大的青瓷燒制體系,是我國唯一遺存古窯數量最多的縣市。這其中最著名的有小仙壇東漢青瓷窯址,夏家埠帳子山窯址,窯寺前青瓷窯址,大園坪東漢古窯址等,而這些遺址都分布在上浦鎮境內,所以上浦是名副其實的“青瓷小鎮”。

上午9點18分,上浦鎮中心小學方法永校長宣布:上浦鎮小“東山娃”青瓷坊龍窯點火儀式開始,青瓷坊指導老師虞泳達,手持火炬取來景德鎮天寶龍窯火種,六年級青瓷坊學生代表鄭小雨從老師手上接過火炬,然后火炬一級級青瓷坊孩子手中交接傳遞,最后,由二年級學生虞子崢,鎮領導,方法永校長,金躍安師傅四人共同點燃龍窯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