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遠長:就一件好的工藝美術作品,有四個價值。第一是藝術價值,黃金有價藝無價,作品可以有完美的構思立意與表現方法。
其次是工藝價值,就陶瓷藝術而言,包括了制作工藝、配方工藝、熱工工藝等。尤其是這把火怎么燒,火是突變的藝術,這把火可以出現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也可以讓你前功盡棄,這就是泥與火的藝術。
第三是歷史價值,隨著時代的久遠,藝術品的價值會提升。另外還有供求價值,物以稀為貴。工藝美術可以做成獨一無二的單件,也可以做成十件、百件、千件。但工藝美術不是孤芳自賞,需要進入家庭,讓更多人來
享受它,社會文化會因此而繁榮。
第四人們往往忽略,陶瓷藝術是永久的藝術。一幅油畫的保存對溫度、濕度很有要求,但陶瓷哪怕埋入地下幾十年,都沒有問題。
記者:您個人如何看待陶瓷藝術行業?
劉遠長:陶瓷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陶瓷藝術匯聚了藝術創作者、科技人員、制作人員的智慧,是通力合作的產物。這樣一個行業,沒有地位是不對的。我們不僅需要社會輿論的引導、民眾欣賞素質的提高,更需要自
身的規范,工藝美術要有行業精神。
如果不花力氣亂做、粗做、抄襲、模仿,那就是浪費材料,陶瓷行業就沒有前途。如果不斷創新、變化、提升,行業就欣欣向榮。
記者:粗做濫做是一種糟蹋。那么制作數量太多是不是糟蹋?
劉遠長:這是辯證關系,要正確對待。一邊要滿足市場,一邊要做精品,這是個人的態度和時間上的分配。有些人請槍手,但我反對這種做法。對于市場上歡迎度高的作品,可以采用“貼花紙”的方式,復制生產,但
必須編號供應。
個人的創作是多層次的,有些作品面向大眾,我采取編號復制1000件,但絕不突破這個數字。另外,每年會設計幾件精品,每個品種制作10件左右。
人有時候會自覺不自覺走到浮躁的路上,但旁人提醒后,要自己調整。我把作品放在展廳里,經常去展廳聽顧客的意見。
記者:聽到的最嚴厲的話是什么?
劉遠長:曾有一位顧客說:“還是這些老東西。”我覺得一方面,他并不了解雕塑的制作難度,一年做不了幾件,想一下子改變面貌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我的作品比較熟悉,提醒了我作品變化還不多。
記者:您如何規劃明年的創作?
劉遠長:這幾年生肖市場很好。明年是龍年,我正在圍繞“龍”做生肖系列工藝品。一兩個品種滿足不了市場,就要多做一點,分一些層次。
我想在傳統基礎上創新。我會做一批歷史人物題材,也會做一些帶有佛教教義的作品。還不敢說,自己能不能走出一條個性的路,目前還在適應市場。但慢慢地轉變成推動市場。但是光靠一個人的力量非常小,需要瓷
雕行業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