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工藝美術學校舊址


山東工藝美術學校舊址
山東是工藝美術大省,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建了山東省青島工藝美術學校、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和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三所工藝美各具特色校分布在青島、淄博和濟南,服務工藝美術行業需求,培養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院校調整合并之風之后,兩所富有特色的工藝美挍失去獨立建制,如同我國工藝美術的命運,一時失去了自己的定位力量。進入新時期,文化保護意識覺醒,創意產業興起,尋求傳統工藝的文脈愈來愈緊迫,發展工藝美術教學更加重要,振興傳統工藝成為國家議題。2015年12月26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淄博陶瓷學院”揭牌成立了。幾經醞釀籌建,在各方支持協作下,在原山東省輕工美校舊址上成立了工藝美術文化傳承與人才養成的新的基地。撫今追昔,更多的是對工藝美術過往的深切記憶、對手工藝這條古老文脈復興發展的期待、對工藝美術教育的執著,感慨良多。

淄博是享譽國際的陶瓷琉璃名城,博山是陶瓷琉璃創作和生產的重鎮,這里有山東陶瓷文化的傳統根基,有琉璃藝術的文化譜系。遺憾的是,這一自然和歷史厚贈的文脈在當下主要以行業的、經驗的形式傳承,缺少專業的現代教育發展。每次探訪山東省工藝美校舊址,古樹參天,院落寧靜,教室依舊,但荒廢冷漠,說不盡的蕭瑟寥落。我們這代人經歷了工藝美術在當代一個轟轟烈烈的發展時期,產業出口換匯是功臣,特種工藝民間工藝是特色,雖然留下了一些可待反思的難題,但那段屬于工藝美術的崢嶸歲月包含了許多夢想,真摯樸素,無關市場名利,更多是手工創造的文化和效益與國家經濟、時代命運的緊密聯系。工藝美校這樣一個見證了歷史、承載了昔日青春和工藝夢想的地方,若是荒草及膝、陳舊頹敗,帶來的是歷史、文化的刺痛感。 在動議修復重建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不是跟風建新樓新校,而是續寫舊址,尊重原輕工美校的歷史文脈,在保證建筑與公共環境等安全的前提下,必須修舊如舊,保留歷史風貌,必須修復保存原輕工美校歷史檔案和校友系統,陳列原輕工美校校史,必須把原輕工美校文化記錄保護好,把我省工藝美術教育的歷史展示出來,激勵學生傳承出新。

籌建工作得到了淄博市委市政府、博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重視、辦學興校的熱情,可見淄博陶硫文化振興的希望。淄博是齊文化故地,歷史文化之繁榮首先體現在“衣履天下”的造物思想和工藝創新機制上。尤其陶瓷的文化創造積淀深厚、傳承至今。史料記載,早在一萬年前,伴隨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升騰的火焰,就誕生了這片土地上最早的陶器。此后,北辛和后李文化時期的紅陶、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彩陶和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陸續問世。1400年前,現淄博地區成為中國北方最早的青瓷產地,青瓷蓮花尊成為那個時代的陶瓷杰作。出產青瓷的寨里窯與隨后興起的磁村窯、博山窯傳承有序,組成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著名的淄博窯系列。淄博窯的青瓷、黑瓷、白瓷、玉瓷、雨點釉、茶葉末釉、黑釉白花、絞胎瓷、三彩瓷、釉下青花、紅綠彩等精彩紛呈。比如青瓷,不僅有傳統青瓷特色,而且瑩綠明快,有獨到之處,命名為“魯青瓷”。又如玉瓷,質地晶瑩如玉,首創于淄博,被稱為“魯玉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形成年產170萬件的生產能力。作為淄博陶瓷姊妹藝術的博山琉璃也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經形成規?;a,在明清兩代贏得了“博山琉璃明清官爐”的美譽。據統計,博山區陶瓷琉璃藝術作品各擁有兩千余個品種、上萬多種花色。當前,陶瓷琉璃產業是博山的優勢產業,全區陶琉生產及配套企業近五百余家。作為“火的藝術”——陶瓷琉璃的故鄉,博山陶琉人才薈萃,全區已有一大批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和琉璃藝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琉璃藝術大師,琉璃技術工人近萬人。這就是自然歷史的饋贈,是祖祖輩輩的智慧傳承,是我們今天發展的文化基礎、文化動力、文化寶庫。

在籌建調研過程中我們看到,近年來,隨著生產性服務業與傳統制造業交叉融合發展的程度越來越高,新型業態逐漸顯現,傳統工藝美術產業正由粗放實用型迅速向高附加值方向轉變,文化、科技、材料、創意、美學、管理等要素疊加,極大地拓寬了工藝美術產品的新消費空間、生活空間和環境技術空間。博山作為全國陶瓷產區和琉璃特色產區,如何將批量化、同質化、地攤化的產品,向“高仿式傳統陶琉工藝品”“定制式陶瓷藝術品”、“體驗式陶瓷公共裝置藝術”、“量產式陶瓷創意商品”以及“工程式陶瓷材料的有機更新”等觀念轉變,已破解傳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成立淄博陶瓷學院及創業中心,讓“陶硫之都”有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基地,不僅開展陶瓷琉璃的工藝教學,還將拓展關于工業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以及琉璃藝術、旅游產品的專業領域,深化對陶琉相關的生活方式、藝術審美、技術應用等調查研究,進一步探索淄博陶瓷琉璃產業向當代藝術、生活日用、工業前沿的發展空間,使淄博陶瓷琉璃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充滿后勁。

就工藝美院來說,我們一直重視傳承傳統工藝文化,關注當代設計前沿,著力構建“創新與實踐教學體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大學教育需要端口前移,把人才培養放在產業與人文資源集聚的一線空間,以文化水土滋養大學教育,以大學創新服務地方發展。成立陶瓷學院,對大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生長點和發展空間:
其一有助于整合專業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學校設有工業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琉璃藝術、旅游產品設計以及設計管理等一系列對口專業方向,具有教學與產業服務的良好基礎。通過與陶硫文化產地對接辦學,在項目開發、產學研轉化、人才培訓、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一站式”合作,有助于以產業拉動教學、以項目帶動教學、以實踐促進教學,切實提升師生的專業水平。通過開展陶琉創意產品研發與銷售、實體設計工程、設計策劃咨詢和產業教育培訓,也有助于促進創意創新成果的轉化實踐。
其二有助于深化實踐教學特色,提升辦學理念。秉持實踐教學特色,淄博陶瓷學院作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二級教學單位,不設基礎教學的課程,主要為大學三年級以上相關專業學生開展專業學習和實踐教學,同時承擔青年教師的相關專業培訓和創意設計研發工作。通過設立工作室、材料實驗室、工藝作坊、陶瓷企業研發中心等互動教學平臺,聘任陶瓷設計、陶瓷材料、陶瓷工藝以及玻璃領域藝術家、工程技術人員、工藝美術大師和當地陶瓷琉璃工藝大師參與教學實踐,使陶瓷工藝教學務實落地。打造工藝美術產業教育模式。由此探索的是一條由地方政府支持的、促進產業設計發展的人才培養創新之路。
其三有助于踐行設計服務社會、傳承工藝文化的辦學使命。建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淄博陶瓷學院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異地辦學,核心是依托陶瓷琉璃地方產業優勢,開展工藝人才培養,并回饋服務地方工藝產業創新發展,真正使山東省應用型名校工程建設落地生根,使創新與實踐教學體系開花結果。一段時期以來,我們的社會經歷從傳統走向當代的轉型,走向未來不能空空如也,要有文化傳承、要有智慧心境的積淀,更要有豐富的創造力,大學有這樣的使命并要腳踏實地加以探索與踐行。
淄博陶瓷學院的成立,續寫的是一部工藝文脈,記錄的是一段崢嶸歲月,開啟的是一個創意空間。未來發展中,還有許多需要深入探索的地方,一幅美好藍圖的實現還需要很多堅實的付出,希望這條辦學之路傳承發展步履堅實。
在淄博陶瓷學院成立之際,是以記之。
乙未年十一月十六於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