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材瘦高、舉止文雅、面容和藹,頭發“自然白”,寬眼皮下藏著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苗長強待人接物時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工作時身手敏捷,穩健有力。顯然,這是他長年在一線工作,堅持在實踐中長期鍛煉的結果。
站在父輩肩膀上
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苗長強從小就生活在鈞瓷的氛圍中。
他的父親苗錫錦是一位學者型鈞瓷大師,人稱中國鈞瓷的“活化石”,1999年主編了中國鈞瓷史上的第一部志書《鈞瓷志》,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后鈞瓷瓷恢復的全過程。

苗錫錦大師

苗長強大師與父親苗錫錦大師
1977年苗錫錦對于神垕下白峪唐花瓷黑釉藍斑器的發現與考證,有力佐證了鈞瓷始于唐的判斷。在父親影響下,苗長強對鈞瓷的啟蒙和喜愛水到渠成。他依舊記得,當年,父親將已脫釉的活環瓶、觀音瓶帶回家來,這兩件常人眼中的“廢品”在苗長強眼里如同寶貝,美麗的鈞紅釉、大火藍令他從此迷上了鈞瓷。

1980年,高中畢業的苗長強進入主營建筑衛生陶瓷的鎮辦新華瓷廠工作。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父子相傳仍是重要的方式。在父親的影響下,苗長強有著親近鈞瓷、熱愛鈞瓷的先天基因。與父親不同的是,他的成長是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苗錫錦搜集整理的3萬多片古鈞標本,為其打牢了鈞瓷傳承的堅實基礎。


苗長強作品 |《金蟾獻寶》
1985年,苗長強來到西北輕工學院硅酸鹽工程系,脫產學習陶瓷理論,重點研修釉的呈色機理以及化學組成對配釉性能的影響。專業的理論學習,使其對鈞瓷的造型和釉色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1993年、有了自己獨立的窯口后,苗長強將鈞釉所究上升至科學層面,在逐漸采用新型技藝的同時,一直傳承鈞瓷老泥質、老色的制作工藝,使得作品無論造型還是釉色,都從里到外散發出一種鈞瓷瓷原始的古韻神風。
2013年,苗家鈞窯被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在鈞瓷界屬首家。

鈞瓷創新不離宗
尊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離宗。
苗長強進一步優化工藝,鈞瓷的造型和釉色都達到了個新的高度。在釉的研究上,苗長強利用氧化銅、氧化鐵在酸堿不同成分的釉中成功破解宋代鈞窯天青、月白、葡萄紫等名貴釉色的原理,經他配比燒制出的效果完全可與宋鈞相媲美。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先生曾題詞贊其作品:如同宋代鈞窯古風貌之寶器,為歷史再現。

苗長強作品 | 鼓釘洗
苗長強在對唐鈞標本的研究中發現,個別唐鈞標本的特征,與宋代建窯油滴天目的殘標本相同或相近,這說明,鈞瓷中對天目釉的研究早在唐代就有涉及。
為此,他潛心研究燒制的作品《黑唐天目尊》,色澤溫潤、意境深遠,書法大家鄧白先生看后贊不絕口,書寫“圓如油滴浮春水,燦若繁星閃夜空”佳句給予褒獎。


金質冰片釉是苗長強釣瓷燒制的一絕。
在苗家的展廳里,擺放著數件此類仿若冰片花開的作品。一件虎頭尊的器物的身上呈現出大片的如金色一樣的冰片紋,并且與其他釉色相接而形成極大的視覺反差,尤其從側面觀之,金黃色的表面如繁星閃耀,璀璨奪目。每每望去,那種皇家氣息撲面而來,其效果令人稱奇。此類作品是苗長強在鈞瓷燒制過程中的偶然所得,這種釉色的出現至今仍有偶然性,但這樣的探索從未止步。

苗長強作品 | 方尊·金蟾送寶
在器形創新方面,苗長強認為:“鈞瓷是視覺藝術,沒有好形,再好的釉也是白搭,美是第一要素。”
為慶祝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苗長強以萬里長城為元素,設計出了《北京奧運長城鼎》。作品深得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贊賞,成為奧運專屬國禮,并被希臘奧運紀念品陳列館、北京八達嶺長城陳列館永久收藏。

苗長強作品 | 國禮·北京奧運長城鼎
在尊古中執著于鈞瓷的創新,使苗家鉤窯在陶瓷界享有較高的美譽度。2012年,對陶瓷頓為著迷的國際影星成龍收藏了苗長強作品《雙龍尊》,并一再致謝。

數年來,苗長強燒制的作品《玉龍雪山》《出戟尊》《荷口盤》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2010年,《東方紅鼎》《和平友誼鼎》等被上海世博會主題館部確定為對外友好交流的高端國禮。
大師應有大情懷
2012年,苗長強與父親苗錫錦合著的《中國鈞窯考》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記錄了父子倆對鈞瓷考古發掘和實踐認識的珍貴成果,還收錄了一些專家學者有關鈞瓷的學術論文,對鈞瓷起源、宋鈞臺窯發掘、鈞瓷釉料研究、釉料對紋路和開片的影響、窯變藝術均有科學分析及獨到見解。
此前,苗長強還與苗錫錦合著了《鈞瓷贊歌》一書。

東方紅鼎(皇冠鼎)金質冰片釉
苗長強說,推廣鈞瓷文化是鈞瓷藝人應有的情懷,當前,鈞瓷文化在國內、國際上的影響力亟待提高。鉤瓷作為中國文化遺產之一,不僅要登廟堂之高,更應能處江湖之遠。我輩應共同努力,探索將鈞瓷文化滲入公眾生活。大師應有大情懷,鈞瓷才有藝術知音!

苗長強作品 | 鈞瓷平面洗
苗長強認為,雖然時代在發展,但鈞瓷藝術的靈魂依舊是窯變,要繼續探索鈞瓷燒成機理,利用現代技術進行解密,不斷推動鈞瓷藝術創新。鈞瓷人應該沉住氣、耐住寂寞,才能生產出跨越時空、流傳后世的珍品,無愧于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無愧于大師的稱號。

苗長強,1962年8月出生于神垕鈞瓷世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收藏家最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許昌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現任禹州市苗家鈞窯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苗長強大師1987年畢業于西北輕工業學院硅酸鹽工程系陶瓷專業,至今從事鈞瓷藝術研究已三十余年。他不但注重現代鈞瓷的實踐生產、古陶瓷遺址的考察發現,而且在理論研究方面走在時代的前列,在鈞瓷釉料、造型設計、燒制方式、理論創新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他制作的鈞瓷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專業評比中獲得大獎,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作為奧運國禮,送給了參加奧運會的204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各國代表團。
2012年12月苗長強工作室(隸屬于苗家鈞窯有限公司)被文化部授予首批中國陶瓷界唯一一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苗長強作品| 《鳳火瓶》

苗長強作品| 《佛心尊》

苗長強作品| 《壽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