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嗣薛、田如平、田良永
山東淄博瓷廠的日用瓷出口,開始于1957年,此時,建廠投產已三年了,產品的瓷質及白度顯著提高,煙熏、氣泡缺陷得到控制,質量在不斷提高中。年初,由青島工藝品進出口公司來廠聯系出口日用瓷,產品為6吋蘇式碗,其造型同于英碗,口部為反沿,手工彩繪,出口到敘利亞,數量是71870件。這是建廠以來第一次出口,全廠上下都很重視,抓得很緊,每日都檢查進度。當年,出口合格率達到63.21%,其中:一級品率12.52%。產品沒有商標,在碗的底部蓋“中國制造”。包裝方法是:稻草捆扎,外用木箱。在全廠職工的努力下,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了任務,為以后擴大出口,鍛煉了隊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建國以來淄博市第一次出口日用瓷。1961年,其他陶瓷廠開始出口。
根據上級的安排,1957年下半年轉到了廣東陶瓷進出口公司出口。初期以湯、平盤為主要出口產品,逐步擴大到杯、碟及茶具。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杯碟部分由外貿提供樣品。中杯碟有平式杯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巴式杯碟,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大型杯碟有古巴杯碟,為厚胎,出口古巴。小杯碟有:菊瓣腳、小荷花、小荷口、小瓜楞、晨鐘、蓮花、伏桶。自己又設計了小巴式、翠竹、春光、光明、新成等,出口到中近東、歐洲及古巴。本廠設計的大型杯碟有:清心、新荷,出口到英國、瑞典等歐洲國家。產品包裝方法為:稻草捆扎,木絲或紙絲填充,外用木箱。沒有商標,產品底部蓋中英文對照的“中國制造”圖章。唯古巴杯碟用三角底標。每年訂貨兩次,安排在廣州交易會之前,交易會后調整一次計劃。
從1959年起,在省、市的幫助下,組織工藝美術人員設計新造型、新畫面,主要是杯碟及茶具。在原料中增加了石英及氧化鋁,產品白度提高到75度以上,光潤度大有提高,在廣交會上展出,引起了震動,香港大公報曾作報道,大加贊賞。
1965年,根據上級指示,陶瓷出口原則上就近口岸,上海及天津口岸分公司主要經營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等地陶瓷,多安排出口杯碟在淄博生產,每年訂貨兩次,在廣交會之后,又改為多次。產品包裝改用紙箱。產品仍然沒有商標,用中英文對照的“中國制造”圖章。
1972年,為了擴大陶瓷出口,多創外匯,增加了青島、大連、福建、廣西口岸出口陶瓷。山東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成立了陶瓷科。青島口岸前三年仍以杯碟為主,逐步增加了18、20、30、36、45、47、92頭成套餐具,13、15、21、22頭咖啡具和茶具。
為了擴大出口瓷生產能力,在外貿的支持下,對生產車間進行了技術改造。從日本引進了設備,并進口了鋼材、木材、生鐵、汽車、金水、五氧化二釩等材料,支持工廠,緩解國內供應的困難。從1978年開始,與日本鳴海制陶進行補償貿易的洽談。山東外貿的曲靜德副經理、田如平科長、淄博瓷廠槐興亮廠長、譚秀武、趙玉太技術員于1979年9月去日本,學習了先進的管理方法(PDCA),先進的生產工藝,洽談了補償貿易。
出口產品的包裝為紙箱,由青島和博山供應,常因供應不及時,或有箱無盒,或無附件,影響出口,造成產品積壓。供應科張玉慶建議自己生產包裝物。黨委書記邵仁奎、廠長槐興亮果斷決定自己辦出口包裝廠。以本廠家屬為骨干,去煙臺學習技術工藝,去上海買設備,經過籌備,于1976年11月16日正式投產。后被淄博市計委正式批準為集體企業,定名淄博瓷廠包裝制品廠。
瓷器中高嶺土,以湖南的介牌土和山西的大同土為主,但當時鐵路運輸緊張,供應生產無保障。1976年,我從廣交會帶回了一套日本產的色瓷杯碟,奶油色,線條裝飾,美觀大方。引起了槐興亮廠長的重視和深思,本市有豐富的焦寶石,塑性好,含鐵較高,是理想的原料,安排廠科研所試驗,初步結果良好。造型由田良勇同志設計,玉種茶具,紅色邊裝飾。1977年春交會上樣品一擺出,震動很大,因是自然顏色,奶黃色,時值國際市場流行色,訂貨很多。1978年出口了664萬件,1979年出口了1107萬件,1980年出口了1558萬件,大受歡迎。
1978年,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馬格勃羅公司,與山東外貿簽訂了代理淄博瓷廠生產的色瓷協議,產品有咖啡杯、餐具、咖啡具。
香港龍公司,著眼于長期發展業務,支持生產,擴大貨源,贈送了兩臺絲網印花機及附屬設備,價值24萬美元。
與美國馬格勃羅公司的業務一開始不是很順利,1979年5月接到該公司電報,大意是:產品像從垃圾堆里拿出來的,盤子、碟子釉面割裂,子母線掉線,無法銷售,要求包賠損失。此事對廠領導震動很大,決定將原文打印發至各車間班組進行討論,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到產品倉庫和各生產工序進行檢查。在檢查中,發現金子母線用力一抹就掉,產品上也有灰塵和污物。經過全廠職工討論,找出了不少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廠領導當即決定:隧道窯出車時,逐件產品墊紙,防止劃傷釉面。產品包裝時逐件磨底、擦洗。香港龍公司積極配合,從日本進口了海綿狀砂輪,以提高磨底的質量和效率。改進后,產品發到美國,客商很滿意。
為了有計劃地開拓美國市場,發展對其出口,應美國馬格勃羅和香港龍公司的邀請,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山東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田如平、淄博瓷廠任嗣薛、田良勇同志與香港龍公司李潤東先生于1980年6月1日至29日對美國陶瓷市場進行了考察。訪問了舊金山、紐約、費城、大西洋城、華盛頓、亞特蘭大、奧蘭多、休斯敦、洛杉磯和鹽湖城等十個城市。參觀了全美室內用品、臺布展覽會、全美廚房用品展覽會、全美禮品展覽會和陶瓷展銷中心。調查了70個百貨公司、折扣店和超級市場,74家餐館和旅館,訪問了3個家庭。向我駐美大使館商務處匯報了工作,并同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駐美代表和赴美陶瓷貿易代表小組交換了意見。
美國人口有兩億多一點,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進口國,約占世界總進口量的50%。美國國內生產日用瓷的工廠不多,主要有三家“LENOX”“FRACISCON”“CORNING”,主要產品是骨質瓷、硬質瓷、厚胎旅館瓷及半瓷半玻璃制品。對陶瓷出口除對鉛鎘溶出量有規格外,無額配限制。美國對陶瓷需求增長很快,近四五年就翻了一番。1979年進5.64億美元,其中:日本2.3億美元,,英國0.64億美元,西德0.6億美元,韓國0.2億美元,法國0.12億美元,中國0.03億美元。
從以上數字看出,我國出口美國陶瓷很少。
1979年美國進口陶瓷結構是:瓷器2.24億美元,陶、硬質套2.54億美元、骨質瓷0.18億美元,藝術瓷0.69億美元。
在美國百貨商店、超級市場以骨質瓷為主的各種高檔產品,琳瑯滿目,比比皆是,由丹麥、法國、西德占領。中檔產品及高檔的下半部由日本占據。中檔以下產品由巴西、韓國、波蘭、捷克逐漸擴大比重。日本占領市場的產品,主要是陶和硬質套。出口美國的瓷器餐具從1969年至1976年金額減少41%。但同期,陶和硬質套餐具增長188%。陶器進口增長趨勢仍在加強,人們回歸大自然的空氣甚濃。在北美、澳洲、歐洲這種傾向也在發展。另一個原因是陶、炻器的關稅比瓷器低10%。
厚胎旅館瓷主要銷售對象是餐館、旅館、咖啡店,公共餐廳等。由于美國參加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在餐館就餐的人也多,厚胎瓷的需求量日增。其品質要求是:胎厚,裝飾簡樸,不要金線。美國的旅館、飯店多是集團型的,一個集團有一千至幾千家,打進一個集團,需用量就很大,一般簽五年的合同,均衡供貨。
咖啡杯在美國使用非常普遍,旅館、餐館、咖啡店、酒吧、家庭,人人都用它。此外,還可以作為贈品、紀念品。在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禮品店都有銷售,進口量每年在200萬打以上。材質一般是粗陶、精陶、硬質陶,花面題材廣泛,動物、人物、字母、詞句、漫畫等。一家專門經營日本咖啡杯的商店老板說:他們有20個品種,300多個花面,每年更新淘汰100多個花面。售價分三種:1至2美元,2至3美元,5至10美元。我們的咖啡杯是1.45美元。
美國文化發達,生活水平高,一個中等家庭的藝術品在百件以上,其中40%是陶瓷。
此次在美國調研大開眼界,找出了我們拓展美國市場的方向。
封面人物:左起任嗣薛、田如平、田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