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著礁石的浪濤,野獸派畫作一般色澤濃郁的植物、港口傍晚的風景,典型的伊比利亞式生活,濃郁的地中海情節賦予了畢加索獨特的創作靈感,這些都是他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細看此次拍賣推出的拍品,我們能感受到,無論是盤子、瓦罐、還是花瓶、小型器皿雕塑,作品中浸潤著自然的溫潤氣息。采擷自然而來的泥土、水、空氣、饑餓的魚、漁民等,并賦予它們簡潔的線條、堅固的體塊以及地中海系配色,形成了靈動的平面組合。
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畢加索進入陶瓷創作的成熟期,他開始用電動燃煤窯爐自行燒制陶瓷,終于能夠盡興地體驗到自由燒制的樂趣了。貓頭鷹是畢加索作品中常見的主題,這其中有一個小故事: 據說有一天晚上,畢加索和弗朗索瓦在回家路上發現一直受傷的貓頭鷹,他們就順便把它帶回家治療,痊愈后就一直留在了畢加索的家里。另一件作品──《貓頭鷹女人》是一只形式對稱的標準花瓶,通過在瓶背面中心位置增加一個裁剪不正的圓柱體,將其形狀復雜化,這一有趣的細節設計為作品增添了令人喜出望外的裝飾感,獨特構成了“貓頭鷹女人”的卷發。與這件作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創作于1954年的《西班牙大水罐》,此次拍賣的成交價為10000美元。藍黑配色的花瓶描繪了一條美人魚,她的身體被設定在一個優雅的U形曲線中。畢加索巧妙構思了其中的錯綜細節,并運用豐富的顏色和紋理來表現。正面是飄垂著長發的裸體女人,而背面那一半卻是一條大魚,鋸齒z形刻畫的線條,配合著細微的米色斑點,展現出人魚下半部的鱗片狀特質,中間卷曲的手柄,加上人魚頭發和尾巴的弧度設計,共同組成了這件稚趣俏皮的陶器。
凝固童趣和純真的陶瓷作品
畢加索喜愛把女人和動物輪廓相結合,靈活而多變的視覺形象、神速而奇妙的嫁接轉換應運而出的奇趣新造型,總是令人眼前一亮,仿佛是一種輪回和概括,將生命中最難忘的因素反復疊加,我們不得不佩服他那非凡而奇特的想象力。而生命的盡頭,畢加索又回歸到了最初非洲木雕藝術的靈感之下,開始關注原始藝術,這其中還包括了早期德蘭非洲面具對他的啟發。他于1968-1969年間創作的《小印第安人》的方形盤,則傳承了南非部落人藝術和黑人雕刻的魅力。另有牧神、羊頭、古老的傳說和古時的妖女等選題。
表面看來,畢加索的全部陶瓷作品也許有些瑣碎, 然而這些陶瓷其實已經相當雄心勃勃, 如此包羅萬象的能力來源于他的想象力和智慧。事實上,他就像個高產的印刷機器,擁有驚人的生產力,從1947年到1971年截止,他在瑪都拉共計完成了2000多件陶瓷作品,作為回報,畢加索允許工作室日后出售他的陶藝復制品。
畢加索的圖形思索幾乎從未真正意義上地離開過這片熱情洋溢的地中海土地,在其最后的20年生命里,他對神話、民間傳統、自然風景的理解和表現力日趨完美,自行設計了大量裝飾風格的圖形,對造型姿態、色彩上的嘗試均有所創新和突破,繼續玩味二維和三維世界里的組合的樂趣,進一步探尋個人和宇宙之間的聯系和意義。此外,畢加索的陶瓷還獲得了廣泛的關注,還曾經制作了13個甜點盤,作為1949年送給美國傳奇女演員Rita Hayworth 和穆斯林王子Aly Kahn的結婚禮物。
縱觀畢加索一身的藝術成就來看,陶瓷藝術作為其一個重要的創作領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寬容度,是畢加索終身的、持久的領域。畢加索就是如此真誠而熱情地擁抱著他的陶瓷藝術,他帶著童趣和純真,將零散的不系統的生活感悟,凝固于釉上。他又試圖打破人們對陶瓷粘土的偏見,堅持認為自己所創造出來的陶藝產品應該被平價銷售,要讓普通民眾都能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