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窯萬里行(十一)2016年3月5日啟程,為期一個月,本次活動將從濟南出發,途經十個省份,計劃對近一百個有歷史記載的古窯遺址進行實地考察和記錄,并與當地的陶瓷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廣泛地文化交流。 |
宋人眠無醒,汝瓷今重生。誰獲神異彩,雨過現天晴。破秘八百載,民間出璨星。聞名清涼寺,尋跡汝州行。望嵩樓下訪,望人如望嵩。穿云足未息,兢攀更高峰。”
賀敬之的這首詩,是二〇〇一年四月題贈給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朱文立先生的。
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朱文立對于汝瓷研究的方向一直是要恢復古汝瓷,要燒制出與宋代汝官窯一致的汝瓷,為了恢復汝瓷的燒制,朱文立大師跑遍了汝州的各個窯址,尋找燒制汝瓷所需的礦料、釉料。研究所有窯址的瓷片標本,并在自己復燒汝瓷的過程中,進行反復的對比。
朱文立大師幾十年致力于對汝瓷復燒技藝和汝瓷窯址的研究,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先后發現汝官窯文廟遺址、張公巷北宋官窯遺址、風穴寺窯址、將臺街柴窯(疑似)遺址以及大峪東溝窯址,破解了中國陶瓷史的六大懸案。
中國古窯萬里行在以往活動中對汝官窯文廟遺址、張公巷北宋官窯遺址、風穴寺窯址、將臺街柴窯(疑似)遺址以及大峪東溝窯址的考察也是由朱文立大師做向導,在現場朱大師對窯址的情況做了詳細的講解。
現在朱文立大師已然可以和宋代工匠比肩,燒出了傳世的釉色,這也是朱老大師多年的努力和研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