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窯萬里行(十一)2016年3月5日啟程,為期一個月,本次活動將從濟南出發,途經十個省份,計劃對近一百個有歷史記載的古窯遺址進行實地考察和記錄,并與當地的陶瓷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廣泛地文化交流。 |
岳陽鹿角陶窯址為宋代遺址,“鹿角陶”古為六大名陶之一,窯群集中分布在鹿角鎮至中洲鄉沿湖山坡約16公里長的狹長地帶,北起九馬咀,南至興旺咀,共有窯群17處,每處10余座,共有170多座陶窯,陶業工人多時達4000多人。窯址形制分長方形斜坡式龍窯和圓形立式窯兩種。燒制陶器有壺、罐、缽、碗、碟等,多為灰胎。紋飾有模印蓮花、菊花或“壽”、“大吉”等字,釉下彩繪以花卉為主,花飾生動,線條流暢。1983年鹿角窯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窯址在洞庭湖畔,沒有任何標志物,我們在湖灘跑了幾個來回,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找到窯址


相關鏈接
據《巴陵縣志》記載,南宋農民起義領袖楊幺率兵徙居洞庭湖,“陸攻則下湖,水攻則登岸……沿處設立大棚寨二十多處……打魚作陶,自力更生。”這里可推斷出,鹿角窯可能是楊幺起義軍興建的。據考證,他們燒陶的目的是為了積累資金,籌措軍用開支。
鹿角陶從興起到衰落非常短暫,只能算是岳陽陶瓷業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根據時間和有關史料判斷,鹿角陶大約盛行于南宋紹興初年,由于楊幺軍事上的失敗,使起義軍經營的制陶業從此全部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