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務窯是北京地區最為著名的遼金時期的古代窯址,以燒制白瓷而著稱,也兼燒一些茶葉末釉、褐醬釉瓷以及遼三彩。



我們驅車來到村子里,問過很多人,都說就在村邊公路、民房的下面,當年考古發掘后很多都回填了。遺憾的是,現在村外公路和永定河兩岸已修整綠化,沒有了過去的樣子,也找不到任何窯址的痕跡。“龍泉務窯”好像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



幸好村中還保留著唯一的參照物——水塔。我們在一番大費周折之后,終于找了窯址和它的文保碑。
根據門頭溝村史的記載,明代時此處舊稱務里。遼時,官府設置窯廠燒瓷,規模較大。有些研究者認為,這里是遼朝的官窯,理由是在遼趙德鈞墓中,發現有帶“官”和“新官”字樣的龍泉務窯瓷器。另外,太平興國四年,宋軍攻到幽州,曾有幾名遼代的瓷務官攜官印投降宋軍,表明這里最遲在宋初就已經有瓷窯的存在。不過此種說法是否可靠, 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