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燒(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日本幕府時代即已出現,但僅限于傳統茶道上的某一流派使用,特別是茶碗方面,因為創作空間得到充分的發揮,樂燒也普遍受到陶藝工作者的采用。
“樂燒”可稱得上是桃山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京都的陶工長次郎(?~1625)燒制而成。
長次郎的父親是來自中國或朝鮮(當時中、朝的陶瓷工藝都遠較日本先進)的陶瓦工,父子同為豐臣秀吉的聚樂第工程燒瓦,從而與承擔此項工程的千利休相識。



后來豐臣秀吉稱同窯的宗慶(長次郎的助手,樂家第二代常慶的父親)所燒之器“天下第一”,并賜予“聚樂”的“樂”字金印與銀印(在茶碗底部蓋印自此而起,而長次郎作的所有茶碗皆無?。屎笫婪Q長次郎開創的這一茶陶流派為“樂燒”。




在手拉坯盛行的桃山時代,樂茶碗(樂燒器中最為著名的一種)是唯一只采用“捏制成型”的茶碗。


圓柔的腰部及胴體曲線,以及微微內斂的口型是樂茶碗的典型特征,它與手拉坯成型茶碗所具有的節奏性的形態截然不同,具有所謂“捏制成型”獨有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