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光麗強:用普通的泥,做走心的陶瓷






[日期:2017-03-26] 來源: L.藝術空間  作者:佚名 [字體: ]

      人最難的便是從所處的環境中超脫,在繁雜俗世中做最真的自己。我們知道景德鎮,大多都是因為它“瓷器之都”的名聲。和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接觸過之后,我漸漸感觸到:或許,景德鎮最誘人的魅力,并不在于它的瓷器,而是它能讓人找尋到真實平和的自己。


      光麗強,景德鎮上的一位陶瓷藝術家,04年來景德鎮上學開始便接觸陶瓷,至今已經做了十二年的陶瓷。麗強說,從剛來時的失望,到后來的迷茫,到漸入佳境,到失落,到平淡,到越來越好。這一路走來,與其說這是一場奮斗的歷程,不如說這是一場內心的修煉。從最初的憤世嫉俗的到后來淡定從容的禪意姿態,內心的繁雜不斷被剔除,最后只留下一份自在從容。


      用最普通的一坨泥、一瓢透明油,以拙出發,用最笨的辦法做走心的陶瓷!
      在十二年的做陶經歷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麗強的創作多以社會邊緣年輕人的生活為主,作品大多都是沙發系列,體現無聊、郁悶、拜金、色情、暴力等等。那時的麗強對生活,對陶瓷有失望,也充滿了迷茫,就如同現在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樣,每天留守著那一份殘存在心里的堅持與希望,卻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找不到要走的路在哪里。





      什么樣的年齡做什么樣的事,年輕都會有一些離不開的迷茫與沮喪,不管在什么時候,遵從內心吧!現在想到那些沙發系列,即便流露出的不是積極美好的一面,麗強依然會感覺不錯。他說,畢竟這也是當時內心最真實的流露。如果每一時期的作品都是我內心想法的傳遞與表達,我能從我每一階段的作品中看到當時的我,這何嘗不是一種樂趣,一個豐富的人生?



      后來,隨著技藝的提高和內心的成熟,麗強的作品風格也漸漸的明朗,氣息清淡下來,多以恬靜、安詳自然為主,追求一種中式禪意,沒有了形式上的乖張、情節上的激烈,更多的是一份實實在在的堅持和功夫。追求用最普通的一坨泥、一瓢透明油,以拙出發,用最笨的辦法做走心的陶瓷!


      麗強把自己的作品歸位于陶藝作品,這主要是從泥性和釉性上說的。泥是陶瓷材料的一種,釉是陶瓷的一種裝飾材料,無論哪一種,因為門類和工序太多,都是難以充分把握的,能做好其中的一個門類和一道工序已經很不容易了。他的作品大多施青釉。青釉釉色古雅、沉穩,所作出的作品釉面均勻、細膩!有著一種穩重高雅之美,與陶藝作品的質樸雅致之感相得益彰。
      麗強在創作作品時,最喜歡用泥片,泥條,整體掏空的方法,他希望用泥這種最普通的陶瓷材料,充分發揮出陶瓷本身的特性和魅力,其次也是因為這樣的選擇夠直接。情感和想法都能通過自己的手指直接傳達給一塊泥,然后讓這塊泥發生物理變化,進而改變泥的結構,讓其幻化成為自己想要闡述的力量,以此展現出內心凝固的那一瞬間。很多人都會把泥當做一種陶瓷材料,麗強則更喜歡把泥當做陶瓷藝術生命力的主體,用它來展現自己的內心。


      “八大之鳥”是麗強近期的一系列作品,靈感來源于八大山人畫的鳥。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畫家,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后便削發為僧。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那冷傲孤芳的題詩畫、經過內心捶打凝練于筆下的自然生靈的變形畫來表現。他所畫的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似是而非。特別是那對眼睛,有時是個橢圓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的鳥的眼睛。他的作品旨在意象,筆簡意賅,形神兼備,體現著一種孤傲清空出世的思想。
      麗強希望自己以后能擁有八大那樣的精神高度,也希望自己作品能有著一份不迎合世俗的獨特。麗強給這套作品上的是灰釉,這是一種半透明的釉。之所以選擇灰釉,一是因為這種釉能透出泥本身的顏色以及它所帶有的肌理和紋路,更多的是因為它干凈,能傳達出八大山人身上那種高潔不凡、超脫塵俗的剔透之感。一道希望借著這套作品表達出自身對古人精神的借鑒和敬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欲知花乳青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 說的是一種山居生活,這也是麗強的作品所追求的那種如絲絲般意境的淡雅式生活——中國式情懷。麗強說,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高士,有詩情畫意綿柔情懷的、也有一錘子打不斷鋼骨的,每個人所追求的方向都有所不同。就算都是做陶瓷的,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表達方式,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迎合世俗,也無意于把自己認為的美強加給別人。他想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功夫、對生活踏踏實實的感動以及它背后的力量,賦予自己的作品更豐厚的生命力,而不僅僅是向世人展現陶瓷作品完美的比例構架和所呈現的視覺美感。
      十二年的堅持,我做的不是藝術,我做的是我自己
      如果你還會覺得一件事情特別有趣,那是因為你還對這件事還不夠熟悉或是說了解的不夠透徹,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后,都會歸于平淡,成為一種習慣,變成一種堅持。正如麗強所說,剛開始接觸陶瓷時會覺得都是新鮮的,但漸漸的你會發現,當所有都變得熟悉,所接觸的都會變得平凡,不再新奇。做十二年陶瓷并不是因為它有趣,做到最后更多的是一份堅持,為一分改變付出無數時間和精力,看普通的一塊泥在與火的融合中生出精彩,看自己的作品一件件被人買走,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成就與喜悅。


      麗強說,泥與火的組合是改變物質的一種方法,它同時也充滿著不可預測性。陶瓷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泥與火的藝術,但不是所有經過泥和火歷練的都能成為藝術,最主要還是最后的結果。但也因著這份不可預測性,讓陶瓷擁有了更多的吸引力與挑戰性。不少陶瓷藝術家會認為將陶瓷制作出來這件作品便成功了,麗強覺得陶瓷從爐火中走出僅僅是它生命的誕生,把泥土化做人形,做一顆心放在胸中讓它到人世中去修煉。真正的陶瓷更需要的是在世間接受日月之精華,退其火氣殘其枝蔓,經歷歷史和歲月的雕琢方能成人,千百年后的殘缺件才會是它真正的面目,才是展現它豐厚生命力的最佳時期。
      很多人都覺得陶瓷不是主流的藝術,會把做陶藝當做一種生活的點綴,卻不會花時間去研究探索。麗強說的一番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再冷再偏的領域都要有人去探究,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去迎合主流,迎合市場,迎合他人的眼光,那些看得到未來的事會讓人覺得乏味,我們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悅與滿足,當自己的喜歡堅持探尋得到認可時,帶來的喜悅是那些被人看好的事所無法比擬的。


      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陶瓷的裝飾語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向大眾的家用裝飾陶瓷來講適應市場也是至關重要的。但麗強對于做自己似乎有著近乎執著的堅持,他覺得與時俱進是很重要,自己也會盡量與時俱進,但更多還是會傾向內心的表達。不會去管別人的符號,需要什么做什么,什么打動了自己做什么,只做自己需要的,只做自己想做的。做陶瓷雖然是藝術,離不開設計,但卻不能為了設計而設計,為藝術而藝術,他更需要的是做自己,做表達自己內心的作品。

中國瓷網總經理朱東明與光麗強


      光麗強(小光)

      1984年生于山西,2007年畢業於江西陶瓷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在景德鎮創立個人工作室從事陶藝創作至今。目前共有3大系列《器械時代》,《沙發上的青春》,《秘密花園》。
展覽
2007年10月北京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展
2007年12月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名人作品展
2008年4月北京景德鎮百家名人作品展
2008年11月上海景德鎮學院派作品展
2009年10月上海藝術博覽會
2010年11月上海國際陶瓷藝術博覽會
2012年12月策劃2012兔子來了作品展
2013年8月南昌《新境界》7人展
2013年10月景德鎮陶瓷博覽會雙人展
2013年12月江西國際雙年展
2014年10月"秋"光麗強陶瓷作品與影像展
2014年12月杭州江南布衣想象力學實驗室聯展
2015年1月佛山聚寶匯陶瓷作品聯展
2016年5月福爾摩沙國際博覽會(中國臺灣)
2016年10月《欲界》陶瓷藝術作品3人展
2016年12月《超導》國際陶瓷藝術學術邀請展(北京798)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