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密集型藝術品”是我關注的主要方向,因為我的優勢不是資金。由于知識更新很難,所以會繼續沿著目前的道路走下去,最多做做升級版。我肯定不去嘗試新的品種,好像以前不買齊白石,今年是否去買齊白石?肯定不會。就好像我一直在吃淮揚菜,突然要我改吃四川菜,我會有點不習慣的。我去吃一次四川菜,付出的成本,就是放棄了一次淮揚菜的機會,我不太愿意放棄。
有人會問,你在一個方向上,走得太久,是否會覺得悶?我個人認為,收藏書畫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收藏豐富了會帶來集聚效應。這與瓷器收藏完全不一樣,你如果收藏了3件崇禎蓮子罐,你會覺得很快樂,但是如果你收藏了20件崇禎蓮子罐,你肯定會受不了,因為過于重復了。書畫則不然,你如果收藏一兩件董其昌,可能沒有什么感覺,但是你如果收藏了20件董其昌,你會覺得非常豐富,會出現很多新的看法。
2012年,如果說可能有點變化,那么就是可能會嘗試更加邊緣風格作品,而不是典型風格。說實在話,典型風格是編寫教科書用的,主要是給愛好者看的。邊緣風格才是具備文化品味的東西,因為那是難以重復的,如清風拂過,對于藝術家本人來說,也是只有一絲機會可以獲得的作品。那些教科書式的作品,對于我來說,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只有一些非典型真跡,才能夠激起購買欲望。
那么如何區分這兩類藝術品的“市場風險”問題呢?在我個人看來,“資金密集型藝術品”的投資者,主要風險來自于是否買貴了。如果買貴了,就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這就要看資金承受能力了。“知識密集型藝術品”的購買者,主要風險來自于是否買假了。如果買假了,越長時間持有,越是危險,因為藝術史在發展,更多的人可以發現這是假貨。如果發揮了優勢,買到了好東西,那么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總會看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