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全裸的瑪麗·德雷莎·華特在蔚藍色天空下小憩的情形,華特是畢加索1927年至1935年間的情婦。畢加索以富于流動性的淡紫色和藍色為主題,利用圓潤甘美的曲線再輔以厚重的黑色輪廓,將整幅畫布分割成了完美的色彩區域。

1936年,在雙偶咖啡館的陽臺上,朵拉瑪爾與畢加索相識,此后九年,朵拉成為了畢加索的愛人和繆斯,同時她也是影響畫家一生的重要人物。畫家對藍色、紫色、綠色和復合顏色等濃重色彩的運用,以及粗獷的線條勾勒,使得這幅抽象畫因此而聞名于世。

畢加索畫作魅力無窮,即使曾遭破壞,但修復后依然賣出天價。日前收藏大鱷史蒂芬·科恩從賭場大亨史蒂夫·韋恩手中以1.55億美元買下了畢加索創作于1932年的作品《夢》(《Le Rve》)。更為重要的是該幅作品曾遭意外破壞,后進行修復。而此次的成交價,1.55億美元(約合9.6億元人民幣)不僅創下了畢加索作品的新紀錄,同時也是美國收藏家為一件藝術品支付的最高價格。

有人認為,這是一幅畢加索晚期的帶有自喻色彩的作品。在《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半身像》中,男人的形象是畫家描繪的主要對象——盡管看起來女人頭在男人頭的前面,而且雙方軀體的錯位使二者顯得更加難分難解,渾然一體。那卷曲而狂亂的發型、輪狀的皺領和披肩,被認為是畫家的自畫像的隱喻手段之一。女人在畫中處于一個相對弱勢的位置,她無助而充滿著誘惑。畫中右邊五斗柜上的花瓶和綠色的植物看起來非常抽象,充滿生機——它與其說是一種裝飾,不如說是畫家在“老之將至”時的自我激勵。畢加索一生都在不停地變換著創作風格。在創作《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半身像》時,畫家已89歲。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找到他早期的立體主義風格的影子。

《帶鳥的步兵》這是畢加索晚年“步兵”系列作品之一。在他的軍刀柄上,一只白色的鴿子正在小憩,喝著他遞上去的一碗水——作為和平的使者,鴿子一直是反戰與反暴力的象征,它的翩然降臨使拄劍的老兵看起來更像一名和平的衛士。在整個畫面的灰色背景前,這位身著藍衣的老兵神情悲慘,眼下的皺紋和灰白的頭發使他比褐柄的軍刀看起來更加蒼老。畫中老兵的面部還帶有立體派早期的形式分析的特點,但畫面衣物的線條刻畫則表明畫家在試圖“發現”新的藝術形式。畢加索一生中風格變幻莫測,關于他的各種藝術難題至今仍無人能夠完整解讀。1967年以后的畢加索在風格 上繼續創新的同時,在題材上卻一直對“步兵”形象情有獨鐘。

畢加索名畫《阿維尼翁的少女》

畢加索名畫《女主角》

畢加索名畫《在海濱》

畢加索名畫《坐著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