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開朗基羅--最后的審判,1535年末,教皇保羅三世不顧作者年事已高,要他為西斯庭教堂祭壇后面的大墻上繪制壁畫。教皇這種瘋狂的藝術剝削行為,使米開朗基羅身心俱悴。當時,米開朗基羅正經歷著精神與信仰的危機,他選擇《最后的審判》這一主題,展現了他的痛苦。

列奧納多·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并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后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