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此圖畫層巒疊峰,千巖萬壑,長松雜樹,縱橫有序,錯綜多姿,顯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構(gòu)圖繁而用筆簡,筆墨渾厚華滋。圖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綠,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圖煙云流潤,氣勢雄偉,系黃公望淺絳山水的杰作。

郎世寧《十駿犬·啖星狼》
《十駿犬》是郎世寧的代表作之一。他開創(chuàng)了一種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新穎方法,用中國的毛筆、紙絹和色彩,卻以歐洲的繪畫方式來詮釋動物的結(jié)構(gòu)、體積感立體效果強。在這幅作品中駿犬的描繪用素描式的方法,通過光影明暗的變化,來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謝稚柳 《荷塘紅蓮》
關于畫荷的格調(diào),著名畫家劉旦宅以人相喻,他說八大的荷花,樸實無華,如渾然天成的村姑,是無鹽丑女鐘離春。張大千的荷花,工筆重彩,富麗堂皇,是雍容華貴的楊玉環(huán)。謝稚柳的荷花,清氣逼人,猶如高雅素凈的李清照。謝稚柳之荷有清空放蕩的寫意,也有著清氣襲人的情致。

張大千《幽谷圖》
此畫特別強調(diào)光線明暗度的強烈對比,兩峰之間漏出一道明亮的空隙,具有極佳的觀感效果。由于張大千充分掌握墨與彩的流動,色階層次豐富,制造出高而深的空間感,以及利用頗具現(xiàn)代感的截取構(gòu)圖,更加強了此畫的高遠效果,為大千先生之精品。潑墨迭彩以外,兼具筆墨之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得到妥善的交融。

王羲之《長風帖》
“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謂,深可憂。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云新年乃得發(fā)。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 前所經(jīng)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林風眠 《雙鷺》
此幅《雙鷺》簡化的姿態(tài)中精準地傳達了鷺鷥靈動的身形,以濃淡曲線勾畫的羽、尾、足、嘴及屈伸的頸部,流暢勁柔的線條功力之外,更體現(xiàn)出樸拙卻又奔放不拘的淋漓暢快。蘆葦?shù)娜齼山诲e,天空與蓼汀的逸筆涂刷,營造出毫不作態(tài)的空間美感。

唐伯虎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此畫以淡墨暈染,濃淡枯濕,恰到好處,形成了生動的墨韻。用筆頓挫轉(zhuǎn)折,遒勁飛舞,巧妙的點出了松聲之意境。右上有自題:“女兒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里閑傾耳,便覺沖然道氣生”。

此畫中繪設色折枝月季,色彩濃淡得宜,充滿生機。構(gòu)圖新穎別致,月季高低相應、疏繁相襯。以沒骨賦彩寫花,水墨勾葉,點染自然,秀逸脫俗。

“夕陽山外山”句出弘一法師填詞的名曲《送別》,以其意境深沉高遠,為潘天壽所喜,數(shù)次以此為題作畫。畫面的山石結(jié)構(gòu),依稀可以感受到石濤的影子,但潘天壽別開蹊徑,以指頭運線,而別具一種毛筆所無法達到的古拙生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