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是現代杰出書畫家、篆刻家,世人皆知齊白石畫蝦名聞天下,豈不知他的鼠畫也是獨出心裁別具一格,老先生因出生于農歷鼠年(1864年),故對歷來口碑不佳卻位居十二生肖之首的這個小生靈情有獨鐘,為此還得了個“鼠畫家”的戲稱。老人一生畫鼠無數,他筆下的老鼠或狡猾可喜,或機敏伶俐,或貪婪可笑,無不幽默詼諧夸張稚拙,表現出鄉野風情的閑適詩意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齊白石畫鼠常常題詩,筆墨里透著理趣,詼諧中含著警醒,其畫其詩意味深長耐人尋思。他在《畫鼠》中畫了一只老鼠,慌慌張張作奔跑狀,像去做什么不光彩的事,題款更是尖銳有趣入木三分:“汝足不長,偏能快行。目光不遠,前頭路須看分明。”這是勸人做事眼光須放遠大,出處之間需加注意,可以說是對那些腹內空空卻擅投機鉆營,鼠目寸光卻自以為是的小人物的鮮活寫照。他還有一幅《小鼠翻燈》圖,一只小老鼠站在油燈下,抬首望著盛油的小燈盞,饞涎欲滴,顯出很貪婪的樣子。畫上有詩云:“昨夜床前點燈早,待我解衣來睡倒。寒門只打一錢油,哪能供得鼠子飽。何時乞得貓兒來,油盡燈枯天不曉。”他將鼠偷燈油比作貪官污吏的橫征暴斂,把貓兒治鼠喻為有朝一日吏治能夠澄清、貪污終能絕跡,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七·七”事變后,齊白石閉門謝客,拒絕日偽頭目索畫,也不賣畫,寧可挨餓也不喪失氣節。據說他曾在門上貼出13個大字:“白石老人心臟病發作,停止見客”。后來因為經濟困難,不得不重新賣畫刻印,但為了不被日偽利用,又在大門上貼出一張告示:“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待。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他還創作了《群鼠圖》來影射嘲諷日偽漢奸。在畫上老人寓意深長地寫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口齒我果,又剝我黍。燭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在齊白石的筆下,這些表面上耀武揚威的侵略者其實就是一群色厲內荏見不得陽光的老鼠。



老人的每一幅畫,畫的都是他的真情實感,表達了對國家和民眾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始終洋溢著健康、歡樂、恢諧、倔強、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齊白石是一位出身草根的平民藝術家,喜歡畫鼠就源自他平民化、幽默化的性格。在民俗學中老鼠是吉物,象征生命的繁洐,并非是讓人深惡痛絕以至人人喊打的那個動物。齊白石一生畫了許多幅老鼠作品,皆以諧趣橫生的筆墨繪成,體現了老人那種特有的幽默和詼諧,讓人備感熟悉、親切。白石老人91歲高齡時還應親友之邀畫了一幅《雙鼠覓食圖》,此畫堪稱是鼠畫中的精品。畫面上兩只老鼠,一座燭臺,外加兩只紅蘿卜,層次分明,色彩喜人,尤其是毛茸茸的兩只老鼠,一前一后,爭逐覓食,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畫完后,白石老人意猶未盡,又親筆題詩于畫:“燭火光明如白晝,不愁人見豈為偷?”署款更是特別,猶如一封家書娓娓道來:“佛遜賢侄孫如見,九十一白石老人寄自北京白石畫屋,交汝大兒手親交上。”原來白石晚年向其索畫者甚眾,但老人畢竟年事已高,且珍惜自己的作品,所以求得一張老人的畫并不容易,即使親戚也是如此。所以他在畫上特別交待,這幅畫可是他親手“交汝大兒手”,由其親手交給你啊!一段題跋,把老人的仔細與“吝嗇”活脫脫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此亦畫壇一段絕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