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當前國內收藏界最熱門的是什么?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梁戊年的答案是文房用具。隨著中國書畫市場的走紅,作為古代文人標志的文房用具,也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據梁戊年介紹,事實上,文房用具的收藏者是當前收藏界內增長最快的人群。由于我國文房用具傳世數量稀少,因此文房用具近年來在拍賣場上頗為風光。梁戊年在接受本報特約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文房用具的升值潛力仍非常巨大。
收藏人群增長最快
梁戊年告訴記者,我國自文革后,用毛筆寫字的人就越來越少,鉛筆、鋼筆、圓珠筆逐步取代毛筆地位,“文房四寶”一度受到冷落。不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書畫在市場上持續走紅,帶動了文房用具的收藏和行情。從1994年至今,國內許多拍賣公司都上拍過珍稀、精美的文房用具,提升了文房用具應有的地位和價值,拉動了市場認知。
據梁戊年介紹,一些有眼光的拍賣公司相繼推出了有特色的文房專場。比如2006年,中國嘉德春拍首推了“翦松閣精選文房用品”專場,反響大大高出預期,全場116件文房用品,成交率84%,總成交額高達3590萬元。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又設了“文房清韻——清代硯墨筆印專場”,依然是火爆異常。
“近幾年來,文房四寶的收藏人群是在廣大的書畫、陶瓷等收藏人群中人數增長得最快的。”梁戊年說,“現在很多人都熱衷研究文房四寶的收藏知識,可以說,文房四寶的收藏價值越來越高。”
文房用具不僅有“四寶”
“經過了歷史的文化積淀,工藝講究的筆墨紙硯,已成為投資商、收藏家難得的收藏品。但所謂的文房四寶只是文房用具中的一小部分,文房用具中還有很大一部分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知和重視。在拍賣會上,很多‘四寶’之外的文房用具所創造的拍賣價格,甚至超過了‘文房四寶’的拍賣價格。”
據梁戊年介紹,中國的古代文房用具,歷經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達到了鼎盛時期。除了被譽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外,更潛心發展一些輔助工具,精心設計,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實用價值,也被觀賞與把玩性所取代,成為名副其實的“文玩”。例如:筆用類包括筆掛、筆筒、筆架、筆匣等;墨用類包括墨床、墨盒、墨缸、墨屏等;硯用類包括硯屏、硯匣、硯山;水器類包括水滴、水盂、筆洗;輔助類包括帖架、書燈、香熏、香爐、古琴、拜帖匣、銅鏡以及書齋家具等,可以說種類繁多、數目龐大。
“很多初涉此道的藏友想當然就認為,筆就是指毛筆,硯就是說硯臺。其實不然,文房用具分很多類別,每一類都有很多項目適合民間藏友收藏,其機會更多,大可不必只盯著筆墨紙硯不放。”梁戊年笑著說。
梁戊年還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古代文人寫字都是從右向左寫,為防止手上或衣袖沾墨,就在腕下擱個物件,此物稱為“臂擱”。由于常置案頭,臂擱身兼飾物之能,外表極其重要。它不僅講究材質,雕鏤工藝也求精湛,是被收藏的珍玩。在2005年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個清末牙雕“歲寒三友”臂擱,成交價達到了44.52萬元。
精品存世量少顯珍貴
對于目前市場上文房用具的文物拍賣價格持續走高,梁戊年認為:“主要是太少了,物以稀為貴啊。”據梁戊年介紹,文房用品在古時候,是文人日常的普通用品,而正因為是日常生活用品,所以才很難保存至今。同時,古代制筆工藝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匱乏,民間流傳的多是家族手工業作坊式制筆的工藝流程,因此國內各級博物館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少數幾家外,其他單位均沒有文房用具的實物收藏。
廣東省古今拍賣行總經理趙毅卓告訴記者,文房用具收藏由于剛剛起步,因此價格并非讓人遙不可及。目前除了少數宮廷御制或由名人落款的一些文房用具,其他的價格相對尚處低位,大多在幾萬元左右,門檻較低,未來升值空間大,現在是收藏的好時機。
普通投資者收藏需慎重
“對于準備投資文房用品的人來說,不同層次的買家可以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對于實力較強的買家來說,首先關注的就是應該流傳有序,特別是曾經在拍賣會專場上露過面的文房用品。但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則需慎重。最好的辦法是從拍賣會上的低檔拍品入手,以積累經驗。”梁戊年說,由于經過10年的發展,文房用品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門類,特別是大量專場的出現,使得名家原先的系統珍藏,逐漸開始分散,也使得買家有機會獲得經過名家收藏的物品,這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證藏品的真實性。
從目前拍賣市場來看,以下幾類文房用品無疑是市場所關注的。關注龍頭品種,即當前收藏市場上的熱門,而在“四寶”之外,當前市場上最關注的文房品種莫過于筆筒,如2005年的藝術品拍賣中,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游圖筆筒,拍出了2209.04萬元,不僅成為了筆筒拍賣的最高價,也成為了目前文房用品拍賣的最高價。
梁戊年建議,一般的投資者特別應該關注竹雕物品,由于竹雕的原材料竹子非常價廉,因此其價值就完全體現在雕工上,對于這類物品能夠把握好,就能為今后掌握材質昂貴的文房用品做準備。如瓷質、玉質以及象牙等材料的文房用具,雕工與質地在整體價值中的比例不同,其價值差距很大。
梁戊年也提醒廣大藏友,目前市場上己發現有的竹雕在制作年代和制作人方面作偽,如將新的竹雕深抹包漿,冒充明清竹雕;在普通竹雕上仿刻名人的款,冒充名人的作品等等,對此要仔細識別。
筆筒成系列 收藏價更高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之外重要的文房用具。雖說屬于文玩收藏中的“小器”,但由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和集中體現,藝術價值與使用價值兼而有之,因此筆筒在民間不乏收藏者。
收藏專家稱,老筆筒按材質主要分六大類,分別為瓷、木、竹、漆、玉和象牙等。判斷筆筒收藏價值的第一要素就是看其材質,材質的珍貴稀缺與否決定了其收藏價值。其次是看筆筒的工藝,筆筒的制作工藝主要有光身與雕刻兩種。由于雕花筆筒的工藝難度遠遠大于光身筆筒,因此即使是同種材質,雕花筆筒的價值也要高出平磨工藝筆筒許多。
一般來講,文化含量越高的筆筒,收藏價值越高。特別是清代中晚期的筆筒,文人墨客、詩畫名家往往喜歡在筆筒上做足工夫。因此,不管是什么材質的筆筒,上面如果有名人題詩、作畫或者題印,價值往往會比一般筆筒高出很多。
收藏筆筒如果能按不同材質有系列地進行,則更具投資價值。老筆筒種類繁多,以個人的財力物力不可能一網打盡。因此,藏家最好集中精力收集某一種材質的系列筆筒,或許更具投資價值。在拍賣會上,系列藏品往往比單件藏品的拍賣價格要高許多倍。
收藏專家建議,初學者可從普通木筆筒入手。普通木制老筆筒,成交價格在200元-500元不等。而一些清代的木筆筒,價格大約在4000元到1萬元不等。整體來說,木制筆筒收藏門檻相對較低,比較適合初入門的收藏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