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文房四寶”是古代人民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墨是“文房四寶”之一。墨最早以天然石墨制成,后來又以松煙、油煙、漆煙與膠為原料而代之,之后更有加入牛黃、麝香、冰片等珍貴藥材的。自古墨就以“徽墨”而聞名于天下。
在我國制墨史上名家輩出。唐代,北方出了祖敏、奚鼐、奚超;宋代,制墨名家更多,有潘谷、張遇、蒲大韶、葉茂實等,其中潘谷的墨被譽為“墨中神品”。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時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邵格子。羅小華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煙墨、方于魯?shù)拿F藥構墨現(xiàn)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著名書畫家董其昌贊程君房墨曰:“橫絕四海,百年之后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程君房也自詡:“吾墨百年之后金不換。”程君房、方于魯?shù)哪綐臃倍啵b飾華麗,圖案精美,其中“五岳真形圖”、“東岳泰山贊”、“九鼎圖”、“荔枝香”均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到了清代,號稱四大制墨名家的曹素功、汪近圣、胡開文、汪節(jié)庵等人更是使徽墨發(fā)揚光大。胡開文的“御制西湖名勝圖”、“御制文津閣詩墨”、“萬壽圖”、“驪龍珠”、“蒼佩室”等均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1915年,胡開文墨店制墨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古墨的制作多用松煙、油煙,后來加入珍珠、玉屑、龍腦、麝香等名貴藥材,經(jīng)千搗萬杵十幾道工序而成。因此墨質(zhì)如玉、芬芳宜人,加上他們所制之墨融各名家之手,集繪畫、篆刻、書法于一體,精刻細鏤、纖毫畢現(xiàn),極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題材涉及到山水風光、花鳥蟲魚、帝王將相、風俗民情等等。千百年來,使得古墨成為收藏佳品,有曰:“紫金不換,名墨難求”。我國的著名化學家張子高教授,清代大文豪梁啟超等都是藏墨的名家。
我國的墨總的分為油墨、松煙、碳墨等三大類,墨品的好壞決定了墨的質(zhì)量,從而也影響著墨的收藏價值,如何識別墨品鑒定其質(zhì)量呢?首先可以查閱各制墨名家的墨品目錄,從中審視其墨圖的精致程度,圖、文、印內(nèi)容,再看實物,墨質(zhì)堅硬如玉、細膩泛光、墨色黝黑者為佳墨。另外古墨常有一種古香古色的馨香之味,墨色濃淡均勻,作工極為精致,反之,則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