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硯”的稱謂或別稱很多:
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硯擬人,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由,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宋朝王邁有除夜洗硯詩:“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萬石君:宋朝蘇軾作有《萬石君羅文傳》,他以優美的文筆給產于婺源龍尾山的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了一篇傳記。說“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并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被封為“萬石君”。萬石君的名字從此傳開。
瓦硯:亦稱硯瓦,俗稱瓦頭硯。唐以前除了石硯、瓷硯外,就是陶硯。澄泥硯是陶硯的進步。唐朝的韓愈在《硯文》中講到的“土乎成質,陶乎成器”就是指的澄泥硯。秦漢時建筑宮殿用的磚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來有人把這些磚瓦改制為硯。正如唐朝吳融《古硯瓦賦》中描述的:“無謂乎柔而無剛,土埏而為瓦。”還有一說:“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為硯,蓋硯之中必隆起如瓦狀,以不留墨為貴。”
硯臺:把硯稱為硯臺,可以說是對硯的一種通稱。唐朝司空圖有詩云:“夕陽照個新紅葉,似要題詩落硯臺。”
石友:古時人們愛把書齋和房中的各種珍品以友相看,硯故被稱為石友。宋朝王炎有詩云:“剡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楮生指的是紙,石友指的就是硯。
硯田:宋朝戴復古有句詩“以文為業硯為田”,講的是舊時讀書以文墨為生計,因而將硯臺比作田地。宋朝蘇軾也有詩云:“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
墨海:宋朝蘇易簡在《文房四譜》寫道:“傳說黃帝得一玉,琢為墨海,并帝鴻氏之硯于其上。”嵌入清朝高鳳翰《硯史》中的那方題銘“墨鄉磅礴,天空海闊”的大瀛海澄泥硯,即是墨海的典型。墨海也指大墨盆。



硯還有許多陌生的稱謂,如清朝王繼香在他的《醉庵硯銘》中寫道:“昔人號硯曰潤色先生,曰巖屋上人,曰鐵面尚書,余獨取其靜而真也,謚之曰靜真先生。”粗略計算,硯就有十多種稱謂,其中一些可能是許多人聞所未聞的。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