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文人雅士來說,營造一個優(yōu)雅的讀書環(huán)境,配之以雅致的家具及文玩器物,隨時把玩,甚至比讀書更重要。明人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箋》中認(rèn)為:“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筆精墨良成為歷代文人孜孜以求的夢想,如今,古人的這些文房雅玩,也成為收藏界日漸追崇的寶物。
文房器具看源流
在今年的春拍中,中國嘉德(微博)“翦淞閣”文房器具專場拍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35件文玩拍品以100%成交,其成交總額高達1.3億元。其中,備受各界矚目的清宮舊藏,文物專家、收藏家王世襄1950年得于北京榮寶齋的“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以5520萬元的天價刷新木制筆筒的最高紀(jì)錄。該件拍品2003年在中國嘉德“王世襄收藏專場”上,成交價就高達209萬元,9年時間,升值近30倍,名家珍藏顯示出巨大效應(yīng)。
說到王世襄收藏,不得不提及北京匡時(微博)2010年12月4日舉行的“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在該場拍賣中,王世襄生前收藏的20具銅香爐以9844.8萬元成交,而在7年前,這批香爐的成交價為1100萬元。其中,“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jiān)造”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銅香爐拍賣的歷史最高成交價格。不得不說,如此高價成交,買家看重的當(dāng)然包括王世襄的大名。
在中國嘉德“翦淞閣”專場拍賣中,還有一件清代的天然魁星影石小硯,該件拍品曾由王懿榮、徐世章收藏過。一方硯臺經(jīng)由晚清翰林學(xué)士到民國留洋士紳遞藏,見證了大時代的巨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最終,該件拍品以超過最高估價8倍多的80.5萬元成交。
在同期舉辦的拍賣中,一件“清早期高鳳翰款端石硯臺”以12.65萬元成交,主要依據(jù)就在于這方硯臺的硯盒上陰刻行書“鳳翰先生殘石硯”。
在2012年5月,北京瀚海拍賣會上,一件“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筆筒”以3450萬元的高價成交,一件普通的陶瓷筆筒,以天價成交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該件作品曾被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收藏過。
工藝和材質(zhì)成就精品
在文房雅玩的筆筒這一門類中,目前成交價最高的要數(shù)2007年香港佳士得(微博)以6752.7萬港元成交的“清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該作之所以取得如此高價,重要原因在于其復(fù)雜精湛的制作工藝。玻璃料胎畫琺瑯是由銅胎畫琺瑯發(fā)展而來,相比銅胎或瓷胎琺瑯來說,技術(shù)要求較高。因為玻璃與琺瑯熔點非常接近,在所覆繪畫焙燒的過程中,若溫度低了,琺瑯釉不能充分熔化,則呈色不佳;若溫度高了,胎體變形,即成廢品。乾隆初御主畫琺瑯工藝發(fā)展至頂峰,該作即為當(dāng)時所產(chǎn)精品。
在“翦淞閣”專場上,一件清黃靈岫雕瓷硯山估價50萬元至80萬元,成交價達到101.2萬元。這件作品系以瓷仿靈璧石所制成,施鐵褐色釉,釉色和造型皆仿天然的靈璧石,異質(zhì)傳神,可謂巧奪天工。底有“蝸寄居士清玩”楷書刻款,為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陶官唐英的別號,為其督陶期間的御瓷制品,因此深受追捧。
此外,文玩用具的價格還與其材質(zhì)密切相關(guān),在2011年6月北京保利舉行的 “有感于斯文——宮廷逸趣與詩、書、畫、印”專場上,“清康熙周尚均制吳國禎夫婦自用田黃印章 (一套11件)”以2530萬元成交。這11方印章為民國時期上海市長吳國禎舊藏,但更為重要的是,11方印章涵蓋了田黃上乘之色,諸如黃金黃、橘皮黃、雞油黃、桂花黃等,色彩豐富、濃淡相映,田黃肌理清晰易辯。如此材質(zhì)的田黃保存至今,實屬難得。
藏不厭精
文房用具除了我們熟知的筆墨紙硯之外,還有眾多的品類,明屠隆所著《文具雅編》中就不厭其煩地列舉出了43種文房用具,比如筆筒、筆洗、筆舐、臂擱、水丞、鎮(zhèn)尺、印盒、之類,材質(zhì)多樣,包括金、銀、銅、玉、瓷等,古人智慧和才情都藏于一方文房天地中。
一直以來,文房雅玩的走勢都相對較好且平衡,但除了個別高價之外,文房用具整體價格仍舊偏低。在市場調(diào)整時期,文房有望突破之前的尷尬局面,實現(xiàn)“補漲”。
業(yè)內(nèi)人士也表示,幾大主原因促使文房市場升溫:首先,文房用具集材質(zhì)、工藝于一體,小小一方把玩的文玩,在制作上卻是精雕細琢、窮工極巧,尤其是一些皇家御用文玩用具,材質(zhì)、做工都數(shù)一流;其次,文房雅玩品種多樣,數(shù)量繁多,值得挖掘的門類較多;第三,文玩是歷代文人使用的器物,不僅傳傳承有序,而且具有濃厚的文化、歷史價值,彰顯收藏者的修養(yǎng)與氣質(zhì)。
在收藏界日益成熟的今天,收藏者更要注重專而精,對于種類多樣的文玩器具而言,收藏者可以避開市場已經(jīng)較為成熟的門類,開拓一些新的板塊和種類。文玩收藏是非常需要專業(yè)知識的收藏門類,在進行收藏時需要充足的背景知識,注重器物本身的材質(zhì)、工藝和文化內(nèi)涵。
此外,文玩收藏也從過去單體器物的收藏,轉(zhuǎn)向成套器物,在特定環(huán)境和條件下組合器物的收藏,這更需要從文房用具的背景、歷史等方面還原其本身的內(nèi)涵和意義,尋找獨具價值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