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治初期茶道的衰退期,家元和數寄者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使茶道得到復興和發展,為近代茶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后,隨著數寄者的消退,茶道界的領導地位重新回到了家元手中,茶道人口不斷增加。據說當今日本茶道人口達到了數百萬,其中女性占了大多數。

女子教育和茶道
要了解當今茶道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女性擁戶群 ,還得追溯到明治時代,在明治時代以前,茶道是男性的專屬,女子學教的茶道教育。

明治八年一月,36歲的跡見花蹊在東京神田中猿樂町設立了跡見女子學校,并在學校教學科目中設點茶一項,這是學校茶道的初始。跡見花蹊于天保十一年四月九日出生在大阪的木津村,20歲時繼承其父經營的“寺子房”,精通漢學繪畫的他對茶道也情有獨鐘,他從實踐性的教育觀點出發,充分認識到學校茶道教育重要性。

明治十二年,京都女子學校也設立了點茶課程。明治二十年,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提到,“國家富強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女子教育”,“女子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成為賢妻良母所必須的氣質才能”,強調了女子教育中藝能課程的重要性。從明治中后期開始,各地的女子學校紛紛設立茶道課程。到大正后起,京都市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級中有150多人、四年級中有100多人、五年級中有50人左右希望學習茶道課程。

茶道開始被認為是一種女性所必需的教養。當然,女子學校茶道教育的盛行和各茶道流派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其中以里千家最為積極。明治二十年代,里千家十一世家元玄玄齋的長女猶鹿子到學校授課茶道,此后,歷代里千家家元均擔當了女子學校的茶道課程。他們希望通過學校教育的滲透,使茶道在女性中得以普及。在他們的努力下,到大正末期。女性的茶道人口超過了男性,此后更是占了主體的地位。
戰后的普及

二戰后已逐漸普及的茶道在戰后更是迎來了急劇繁榮時期。里千家十四世家元淡淡齋在戰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經過長期的戰士生活,女學生們都忘不了女子應有的樂趣,現在當務之急是使其重回軌道”,“今后經進一步徹底是茶道得到普及,使它不僅面向茶人,更面向大眾。”

淡淡齋的愿望很快就得到了實現,僅乳昭和三十年代以后,大宗文化特別是女性文化的時代到來,媒體、文化中心等信息產業日趨發展,家元制度下的茶到組織日益完善,茶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


昭和三十年代后,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逐漸電器化,主婦在時間和金錢上日漸寬裕。這時出現的文化中心為他們提供了學習茶道的場所。文化場所多由報社等信息產業主辦,定期邀請各流派的茶人舉辦茶會,并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吸引人們前來參加。此外,茶道與電視的結合也對茶道的普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茶道節目最早出現在電視上是在昭和三十年代初期,昭和三十九年一月七日,NHK的婦女百科節目中開始傳播茶道系列講座。茶道節目在全國的播出,吸引了更多的女性加入到茶道世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