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香道,就是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并在略帶表演性的程序中,堅守令人愉悅和規矩的秩序,使我們在那種久違的儀式感中追慕前賢,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愛生命,與大自然融于美妙無比的清靜之中。香,不僅芳香養鼻、頤養身心,還可祛穢療疾、養神養生。


獨特的“香文化”
早在先秦時期,香料就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隨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習慣。在香道發展鼎盛時期的宋代,用香成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隨處可見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鋪”、“香人”,還有專門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樓里也有隨時向顧客供香的“香婆”。人們在香煙縈繞中凈化心靈、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大大開發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


香之妙:養神養生
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靈動的境界,于心曠神怡之中達于鎮定。在防病養生方面,早在漢代,名醫華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藥物制成香囊,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結核病。現代流行的藥枕之類的保健用品,都是這種傳統香味療法的現代版。明代醫家李時珍用線香“熏諸瘡癬”。在清宮醫藥檔案中,慈禧、光緒御用的香發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內容豐富。從中醫藥學的角度來說,香療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各種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藥物,通過燃燒所產生的氣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殺菌消毒、醒神益智、潤肺寧心等作用。
選香用香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等。品味香氣是最直接也是較為可靠的鑒別方法。由于不同的香味風格各異,沒有統一的鑒別方法,但品質較好的香,其香氣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清新,爽神,久用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醒腦提神,有愉悅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氣躁;香味醇和,濃淡適中,深呼吸也不覺得刺鼻;香味即使濃郁,也不會感覺氣膩,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覺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輕微的澀味和藥材味。


用具
1.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道用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質多為陶瓷、石料或銅等金屬。明清以來流行銅香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變化多端。其他材質的香爐,多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2.手爐
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梁)的小熏爐,類似暖爐。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3.香斗
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于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香斗在唐代已經很流行。香斗所燒的多為顆粒狀或丸狀的香品。

4.香筒
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道用具,又稱“香籠”(以區別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為竹木、玉石或象牙。

5.臥爐
臥爐用于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熏。類似于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6.熏球
熏球又稱香球,呈圓球狀,帶有長鏈,球體鏤空并分成上下兩半,兩半球之間以卡榫連接。球體內設有小杯,以承軸掛于中央,無論熏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平,杯內的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由于這種精巧的設計,即使把熏球放到被子里也不會傾覆熄滅,所以也稱“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的陀螺儀相同。


7.香插
香插是用于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于長短粗細不同規格的線香。


8.香盤
香盤又稱香臺,是焚香用的扁平的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制成。


9.香盒
香盒是放置香品的容器,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為扁平的圓形或方型,材質多為木制,體積大小不等。香盒既用作容器,也是裝飾香案、居室的物品。

10.香夾
香夾用于夾取香品。

11.香箸
香箸即“香筷”,多為銅制。

12.香鏟
香鏟常用來處置香灰,多為銅制。

13.香匙
香匙用于盛取粉末狀或丸狀香品。

14.香囊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于隨身攜帶或掛佩,多為刺繡絲袋,也常把繡袋再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里。系有絲線,能掛在頸下的也稱為“佩香”。

15.香帚:清理香具上的粉塵,以示敬重;

16.香篆:壓香末為篆紋,循序燃點,篆紋吉祥,香云繚繞,有祝愿祈福之意。古人也用作計時,南宋時杭州城曾盛行香篆;

17.香押:用來整理香灰,使香灰平整或者平滑,常用于隔火熏香中為香灰整理造型使用。一般材質銅質較多,也有銀質。

18.香刀:用來切去香木,便于熏燃。

19.切香盤:用來切香或者鑒賞香品。
20.打火機:熏香打火機由于受各種香爐造型限制,一般多用頭部可彎曲打火機;在隔火熏香中,燃碳用打火機多用噴火式打火機,方便初速燃碳。
四大香藥: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

沉香:在世界所有香料當中,沉香最為神奇,為眾香之首,集天地氣味一體,散食色欲為一方;被稱為植物中的鉆石;從質量來說都是從古至今的第一位。沉香是一種混合了樹膠、樹脂、揮發油、木材等多種成分的固體凝聚物,體積不同,形狀各異。沉香是瑞香科植物所包含的樹種為基礎,在特定的條件下(受傷害)經多年累積結出的一種香料。主要分布于中國海南、廣東、云南、廣西,及越南、柬埔寨、老撾、印尼、緬甸、馬來西亞、文萊、巴布亞等地。天然沉香已極為稀少、珍貴,屬香道文化中香之上品。

檀香:(學名:Santalum album L. )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常綠小喬木,高6~9米,具寄生根。分布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臺灣亦有栽培。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邊材(制造檀香器具時,剩下的碎材,亦可利用)。藥材分黃檀香和白檀香兩種。多呈圓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數微有彎曲,常鋸成長短不等之段,一般長50~100厘米,直徑10~20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放置日久則顏色較深,外表光滑細致,可見細長的縱裂隙。兩端平截而整齊,截斷面圓形或微扁圓形,具細長裂隙,呈放射狀排列,并可見鋸斷痕跡。質致密而堅實,極難折斷,碎塊折斷后呈刺狀。具異香,燃燒時更為濃烈,味微若。黃檀香色深,味較濃,白檀香質堅,色稍淡。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稱為檀香塊,大小形狀,極不規則,表面光滑或稍粗糙,色較深,有時可見年輪,呈波紋狀。縱劈后,斷面紋理整齊,縱直而具細溝,以色黃,質堅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濃厚者為佳。主產于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用水浸泡,鎊片或劈碎,晾干。

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1]所產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

麝(shè)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藥。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簡稱“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