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沉香成為各大拍賣行的座上賓時,市場對沉香的需求也日益顯現,2007年,沉香市場開始回暖,去年,在以文房珍玩為主的北京古天一拍賣行里,沉香雕刻山水人物杯創下了392萬元的高價,按當時的算法,每克沉香均價1.225萬元,沉香每克價格過萬的消息不脛而走。
何為沉香
記者采訪了古天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客戶經理戚甫龍,戚甫龍介紹:“首先,以其材質而言,手串、雕刻、甚至原香,都是從沉香珍貴的木性材質來表現。其次,作為中藥,沉香煮水喝茶、服食,可調節身體、治療疾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宗教方面,沉香也被作為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珍貴物質,多用于禮拜、供佛、儀式等。”綜上所述,沉香大概可分為材質型、保健型、燃燒型三種形式。
瑞香科喬木植物或白木香在受到自然界的傷害(如雷擊、風折、蟲蛀等),或受到人為破壞以后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分泌出的油脂受到真菌的感染,所凝結成的分泌物就是沉香。黑色芳香,脂膏凝結為塊,入水能沉,故稱“沉香”。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收藏家張茂永告訴記者:“沉香是現在北京圈子里最時髦的玩法。”張茂永開玩笑地說,現在“極品男人”的四個新標準是:品香、斗茶、侍花、掛畫。
從去年開始,北京的沉香市場價格翻了一番不止,好的沉香價格一克的確得上萬,但是張茂永告訴記者:“要看你買沉香的渠道了,如果是直接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原產地買的一手價格就會便宜點,像北京市場上的沉香都是四手、五手的價錢了。”
價格差異大
物以稀為貴,沉香由于其生成困難,生長緩慢,而且國內生產少,大多需要進口,且又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所以才有“一寸沉香一寸金”,沉香之間的價格也有很大的差異。據資料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沉香產量在20-25公斤之間,2008年的產量則下降到不足10公斤,天然沉香的形成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國產(海南)的天然沉香已經過度開采,印尼的沉香供貨量也抵不過幾年。
據北京古天一迄今的4場沉香專場拍賣結果顯示,成交率均在95%以上。其中,2008年盛夏華章精品拍賣會上,鄭堯錦的棋楠雕刻作品“水生三寶”,重量將近100克,最終成交價高達222.2萬元。2009年“瀚文書香”——文房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沉香雕飲酒仙人”被藏家以165萬元的成交價購得。
對于現在沉香的價格,戚甫龍解釋道:“沉香是一個結構非常復雜的體系,從結香度、熟化程度、產區等很多方面有著不同的評價體系,導致沉香的價格有非常大的差異。不同沉香的品級可達到近百倍的差別,從幾十元至過萬,以品質論斷。上好的越南土沉香的市場上公認價格約2500元人民幣一克,也有上好土沉賣到5000元一克的現象出現,但并不常規。上等奇楠香能達到1萬元左右每克,這種優秀的沉香價格屬于正常范圍。但市場上與這個價格所匹配的香,數量非常之少,有一些商家出售的這個價格,沉香卻達不到這個品質。所以即使是這個價格,好品質的沉香依然是有錢難求,極為稀缺。”
造假與判斷
供需不對等讓沉香近兩年的市場行情一路看漲,戚甫龍認為在近幾年大眾對沉香的認知和熱情日益高漲下,沉香本身絕對量的少讓它早已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供需不對等讓沉香變得非常好賣,順勢產生的便是造假之多。
沉香專家、天津沉香博物館館長孫晥平先生告訴記者:“由于產量極小、絕對量少,導致沉香無法滿足目前龐大的市場需求,每個城市都有沉香店,每個店里都有沉香,但實際上好沉香的數量不允許這么多的商家經營。很多不具備收藏性的沉香材料便流入了收藏市場,導致市場上產生了大量混亂的現象。”
孫皖平認為,假的沉香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情況:第一種,低端品質的沉香被充作高端品質來推薦,達不到物有所值的程度,以次充好相差懸殊。第二種是優化的沉香,沉香本身是木質的,但很多木質的結香度不夠,為了能賣出好的價錢,將這些低等沉香灌注油脂、浸泡香味等方式,以此提高所謂的視覺級別。還有一種,也是現在最為嚴重也是最容易讓買家迷惑的,將不沉水、結香度低的沉香,通過科技手段壓縮,使大體量變為小體量,增加比重,達到沉水級水平。第四種便是完全用低劣的、類似沉香的木頭來冒充沉香。
據知,目前國內并沒有正規的、具有法律效應的沉香鑒別機構,不過沉香的結香度、可溶性的內含物以及化學組織成分都可以用現有的科技來分析,比如光譜等方向的科研結果都能提供一些技術層面的鑒定參考,科學的鑒定方法已經能夠達到鑒定沉香真假、優劣乃至產地的程度。但孫皖平提醒讀者:“現在各種美化、優化沉香的手段,都會讓沉香產生一個由不好變為好的過程。但由于沉香的精華在于‘香’,香味的嗅覺品質是任何一個造假的沉香所做不了的,因此每個沉香的愛好者都應該從這個方面入手,充分的去認識和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干凈單純的沉香味道。嗅覺品質達到之后,再去追求結香、形態等各方面,這樣才能較好的掌握真假、好壞沉香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