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巧生簡介
陳巧生,(1956生人)字彥岐,號爐香居士,江蘇蘇州人,因仿制宣德爐而聞名海內(nèi)外。
出生于銅爐世家,在香爐文化的熏陶下,陳巧生勤奮好學(xué),悟性極強(qiáng),很快掌握了開模、雕刻、煉銅、作舊等工藝。創(chuàng)辦了“陳氏古韻銅爐”作坊。尤對明代宣德爐深有研究,仿制明代宣德爐已有四十余年,故他制作的紅銅香爐造型幽雅,工藝精湛,色澤潤和,古色古香,充滿靈氣,能與古代銅爐媲美。巧生制宣德爐曾做為國禮,在世博會展出。
巧生制銅爐有自己的特色: 一是原料獨(dú)特,除銅之外,還有銀,鎂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zhì)特別細(xì)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煉次繁,一般爐料要經(jīng)四煉,而巧生制爐爐要經(jīng)十二煉,因此爐質(zhì)會更加純細(xì),如嬰兒膚。三是閃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爐金光閃閃,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陳巧生制香爐以紫銅,錫青銅為原料,摻入銀、鋁、鎂、鎳等金屬爐身“雙龍戲珠”,“三羊開泰”,“五福臨門”,雕刻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做工精致,小巧美觀。紫銅工藝品的后道打磨、修飾等非常的難,要完成一件紫銅工藝品的后道處理,需要技術(shù)嫻熟的技工,花費(fèi)較長的時間,十分小心地工作才能完成。香爐色澤柔和、光潔、質(zhì)地細(xì)膩、致密、手感潤滑,表面包漿致密,時間愈久,愈醇厚,色澤愈炫麗。
陳巧生銅爐底款頗多,常見的有:仿古款如“大明宣德年制”,“玉堂清玩”“琴書侶”款,私家款“江東陳巧生制”“巧生制”楷書款,隸書款,篆書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