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紫砂壺作品中,未見過有絞泥裝飾。它是現代的制壺者別出心裁、匠心獨運的結果。
絞泥作為紫砂壺上的一種裝飾技法,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色彩的紫砂泥,絞和在一起,形成色調對比強烈的不規則的線條,恰到好處地在紫砂壺體上表現作者的裝飾意圖,或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變幻莫測的天際流云,或是鬼斧神工的奇異靈石,廣闊無垠的大漠風情……這中裝飾花紋,不管從直觀表象上或是意態內涵上都給人以一種鮮艷、柔和、清晰、秀氣、靈動的美感。正因如此,絞泥茶壺是頗受客商青睞的。
首先絞泥時要考慮泥料的吃火度及其收縮率。
如果絞泥泥料吃火度相差很大或收縮率懸殊,則幾種泥料不宜作絞泥使用。因為一種泥料耐溫很高,另一種泥料耐溫很低,則就勢必造成燒成后耐高溫者未燒出色澤;若遷就耐高溫泥料,耐低溫泥料則要起泡,作品就要報廢。所以絞泥的幾種泥料必須是吃火度差不多方能使兩全其美,效果方佳。另外,泥料的收縮率要差不多,若懸殊較大,也會造成產品的裂痕,即要報廢。
目前,絞泥茶壺可謂多多,真是繁花似錦百家爭鳴,各具特色。但是仔細對其品位,總覺有些絞泥壺紋理模糊,清晰和明朗不夠,圖案顯得雜亂無章。看上去僅是幾種泥料的拼合缺乏一種明晰、簡練有序的藝術美感。好的紋泥壺其色調對比強烈,紋理簡練、明晰、圓潤、和諧。看似虛,卻為實,虛實并舉,融合得體;要無雕琢之痕,渾然一體。讓人感悟到它動態美和氣度美;節奏和韻律美。
現在有些絞泥壺的紋樣顯得繁雜,似亂雨紛飛,或落紅陣陣、或繁星綴天。缺乏一種簡練有序的圖案美。本來是一把珠圓玉潤之壺,由于絞泥絞不得體,反而是大煞風景,有狗尾續貂之感。
經過絞泥壺制作的多年實踐,潛心琢磨、鉆研、探索,用絞泥的手法制作成功“斑馬”、“金魚”、“鴛鴦”、“蝴蝶”、“山水”、“草木”等圖案的絞泥茶壺。燒成后形象鮮明,栩栩如生。隨著時代的發展,茶壺的演變和提高,絞泥裝飾的紫砂壺必將會出現更加美好的春天,為紫砂藝苑添姿添彩。(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