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喝茶的盛行,在壺、茶共榮的天地里,又出現(xiàn)一種令人矚目的賞玩寵物,被許多人所收藏,業(yè)內(nèi)人士稱之為“茶寵”。


所謂“茶寵”,就是嗜茶者在品茗、閑聊的過程中把玩的一些紫砂泥小工藝品,他們用茶水對其進行滋養(yǎng)、淋澆、掃蘸,使它們成為心目中的寵物。我們常見的“茶寵”都帶有“吉祥如意”、“招財進寶”、“福壽綿延”的瑞兆,表達(dá)對人生、對事業(yè)的期望,或許還有“鎮(zhèn)宅”、“祈福”的寓意。



紫砂“茶寵”都是些小型陶塑,有人物、佛像和貓、狗、虎、象之類的小玩意。取一兩件放在茶桌上,或是“壽星”、“彌勒”,或是“老虎”、“辟邪”……其雅韻在于帶給茶客一種觸摸的快慰和欣賞的愉悅。
知己好友相聚時,常會泡上一壺宜興紅茶,或是普洱、鐵觀音。此時,有的是泉水,有的是茶湯,將頭開的茶水沖澆在“茶寵”上,拿茶帚涂抹、用茶布擦拭,經(jīng)過上等好紅茶的長久滋養(yǎng),就會像紫砂壺一樣的葆光可鑒、珠玉潤澤。古往今來,很多茶人用盡一生的時光,揉進茶水的溫順,精心“飼養(yǎng)茶寵”,也就成為歲月流轉(zhuǎn)下的精神寄托。


在《陽羨名陶錄》中曾經(jīng)記載了一位制作紫砂雕塑諸玩的高手,那就是明朝萬歷年間的陳仲美。這些雕塑諸玩也許就包含著“茶寵”。陳仲美是江西婺源人,原來在景德鎮(zhèn)制瓷,后來到了宜興,從事紫砂陶制作。他“好配壺土,意造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爐、辟邪、鎮(zhèn)紙,重鏤疊刻,細(xì)極鬼工。壺像花果,綴以草蟲,或龍戲海濤,伸爪出目。莊嚴(yán)慈憫,神采欲生。”我們的紫砂前輩從明代開始就制作陶塑工藝品,作為幾案清供,有的成了“茶寵”先驅(qū)。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就珍藏著不少這樣的紫砂文玩,有清乾隆時的“三連核桃”、“梅花鹿”和“小異獸”等。如“梅花鹿”用段泥制作,呈姜黃色,通體毛感強烈,還有白色梅花斑點。“梅花鹿”機靈的眼睛注視著四周的動靜,色澤、形態(tài)、質(zhì)感和造型無不惟妙惟肖。也許這就是乾隆品茗時賞玩的寵物吧!
如今,在一些旅游景區(qū)也可以見到“茶寵”的身影。有的“茶寵”工藝奇妙,經(jīng)過冷水和熱水的交替沖澆和浸泡,還會射出涓細(xì)的水流,增添了寵物的趣味性。據(jù)說,“茶寵”用好茶水滋養(yǎng),見效快,外觀俊,有的還具有與紫砂壺一樣的收藏潛力和空間,甚至可以視作紫砂古玩。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