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藝術(shù)紫砂壺自問世起便被廣泛喜愛,愛壺之人亦不斷壯大,現(xiàn)在人對紫砂壺那是贊美有加,前人對紫砂壺到底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是如何評價一款紫砂壺的,相關(guān)資料有記載。
"茗注莫妙于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李漁《親說》)這是明人李漁對紫砂壺的總評價。
為什么宜興的紫砂壺好?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說明。一方面,它是藝術(shù)品,形制優(yōu)美,顏色古雅,可以"直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斷色"(張岱《夢憶》)。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別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明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一書中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還有許次紓《茶疏》也說:"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紫砂壺還有一種特點,就是使用越久,器身色澤越發(fā)光潤,沏出來的茶汁也越發(fā)醇郁芳馨。《陽羨茗壺系》說:"壺經(jīng)用久,滌拭日加,自發(fā)暗然之光,入手可鑒。"在林古度《陶寶肖像歌》里也有"久且色澤生光明"的詩句。這種既有藝術(shù)價值又有實用價值的特點,使紫砂壺的身價"貴重如珩璜",甚至于超過珠玉。
清人汪文柏贈給當(dāng)時紫砂壺名家陳鳴遠(yuǎn)的一首《陶器行》詩里,有"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的贊句,可見宜興紫砂壺的身價是非常高的。究竟值多少錢一具呢?明人周澍《臺陽百永注》里說:供春小壺一具,"用之?dāng)?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到了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也是"一具尚值三千緡"(陳其年《贈高澹人詩》),可見名家出品價格尤高。再往后,則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壺,不僅"價埒金玉",而且已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盡"。(吳梅鼎《陽羨茗壺賦》)
愛壺者不僅重金購藏名家茗壺,甚至對一些殘破的紫砂壺,也愿意出價收購,明末周伯高就是這樣的人。他在《過吳迪美朱萼堂看壺歌》中說:"供春、大彬諸名壺,價高不易辨。予但別其真,而旁搜殘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悅。"
紫砂壺古樸淳厚,不媚不俗,與文人氣質(zhì)十分相近。文人玩壺,視為"雅趣",參與其事,成為"風(fēng)雅之舉"。他們對紫砂壺的評價是:"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fēng)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穩(wěn)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見奧玄寶《茗壺圖錄》)紫砂壺與當(dāng)時名震宮廷的景德鎮(zhèn)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因而博得古今外文人的"深愛篤好"。